您的位置:台灣網 -大陸

各地的馮氏宗祠

2014-03-04 10:28     來源:嶺南馮氏宗親網     編輯:李典典

  永安麒厚馮氏宗祠

  位於永安小陶麟厚,始祖原籍河南固始。自唐入閩久居劍浦(今南平),宋嘉祐六年馮澤公登進士,官任戶部侍郎,孫陽公遷居浮流(今永安中華路)為第一代始祖,八代孫宗三公遷麟厚,十二代孫世用公,于明正統十一年建本祠,至康熙初年重修成巍峨大廳、四小廳、兩書院及廂房,有春亭、前堂、中門、外有寬闊大坪、池塘、樓閣、堅厚圍墻,大門用方石築成牌樓,上書“馮氏宗祠”,五枝石雕旗桿,氣勢十分宏偉,落成時報永安縣衙備案,賜匾“進士第”,李知縣光臨慶典,親筆題匾“燕詒堂”,廳中四枝大樺木柱,廳兩側挂十二塊木雕精藝畫屏。但不幸於民國二十一年遭回祿,次年重建,現存五間正廳、書院、春亭、前堂及廂房。燕詒子孫分居各地,現住麟厚有四千余人,人文疊起,碩士、博士輩出不窮,堪稱小陶轄區旺族之一。

  三和洞馮氏宗祠

  馮氏宗祠位於陽山縣太平鎮三和洞馮屋村,始建於明朝洪武年間,于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重建,是一座平面三進院,上五下五為四合院式佈局,座北向南,建築面積333平方米,門口有兩條高5.23米花崗岩石方柱,正門用花崗岩石門框.刻有”馮氏宗祠”四個大字,屬一座嶺南鍋耳樓建築風格。

  南康百家姓和諧城馮氏宗祠

  南康百家姓和諧城坐落于南康市南山森林公園,和諧城大牌坊門的右側是聖地南山寺,在寺廟旁南山半山腰有一尊高大的觀音塑像;左側是108間各姓氏的祠堂,宗祠前後三列,一字排開、一姓一祠、馮氏宗祠址在建築群的第三排右側第四間,入門一大香爐,爐中香蠟點燃、瑞氣氤氳。廳堂供奉一尊開姓始祖馮長卿塑像,供案上擺著三牲和各色水果。後人,宗親們虔誠地上香、參拜。

  余巷馮氏宗祠

  余巷馮氏宗祠位於武進區橫林鎮余巷村東街,始建於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咸豐戰亂時遭損毀,戰後重修,解放後做過倉庫,辦過小工廠。由於年久失修,祠堂破舊不堪,2007年余巷馮氏族人按原貌修繕了祠堂,成為常武地區祠堂群中保持原貌較好的祠堂之一。

  一進祠堂門,是一對工藝精湛的抱鼓門墩石;第二進為廳堂,懸挂有倫正堂、追遠堂、願學堂三塊牌匾,代表了馮氏曾有的三個祠堂,本著修舊如故的原則,族人在修繕祠堂時,完整的保留了廳堂墻壁上初建時的彩繪和文革時的領袖像、語錄等珍貴遺跡;祠堂第二進和第三進之間保留了原來的拱形穿堂,這種串廊構造在常武地區建築形制中極為少見;祠堂第三進供奉馮代先祖牌位。

  屋村馮氏宗祠

  馮氏宗祠位於馮屋村最高處(背後為謝屋村),始建年代不詳。據稱,馮氏宗祠原為泥磚瓦木結構,光緒七年(1881)前後已經殘破,其時有重建的打算。延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修建成灰沙舂墻加火磚瓦木結構,分前後兩進,雕樑畫棟,高大雄壯,屬嶺南鍋耳樓的建築風格。今可見馮氏宗祠座東北向西南,正大門額題“馮氏宗祠”四大字,左有“光緒戍申年八月初七日辰時重建”,右有“清邑蘆苞裔孫、庠生成應財送石門,麥全刻”。左門石柱刻“光緒三十四年戍申盂秋吉旦立”,右門石柱刻“本邑本村裔孫、恩賜登仕郎正義,冬清水、職員廷義,大崀壽員繼深;懷邑魚尾裔孫吾芳、石灣君定、大段田蘭口仝口口”。門樓不在大門正前方,而在其左前角,座西北向東南,上題“三元第”,表明本族世系乃出自三元及第的馮京。左右檐廠寫有“清邑河洞鄧順輝造”。門樓正前二十米,有一堵照壁。

  大陽泉馮氏宗祠

  馮氏宗祠,人稱馮氏祠堂,位於大陽泉村東部,相鄰景元堂,與馮家巷遙遙相對。巷道是漸次升高的,可以滿足視覺上的凝重感。當年馮家後人一步一步走向這裡的時候,該是噤聲不語,心懷敬意的。

  祠堂古雅樸實,不事雕飾,結構雄渾大度,整個建築軒昂肅穆、氣勢森然,建於道光30年。院內鮮花怒放,樹木高大。正面有石窯三座,磚窯兩座。正窯為家廟供奉馮氏祖先,其下兩旁立石碑五通和香亭兩座,碑中記錄著馮氏來大陽泉的千年曆史;有王構撰文“馮公建墓誌”;東香亭六角形碑上刻有元好問和王構詩文。

【訂閱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