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專事古建築維修的高懷青師傅在武侯祠孔明殿後的壩子裏忙碌起來。一斧頭一鑿子,完全按照清代的建築風格和工藝打出榫頭,製作木構件。壩子的右側堆滿編了號的小青瓦、屋脊青磚……
這是武侯祠博物館在對在5 12地震中受損的孔明殿進行搶救性維修。這次維修將持續半年,耗資400萬元。
16年來首次大維修
昨日下午,記者在武侯祠博物館看到,孔明殿的大殿及院落過廳已被鋼結構的施工防護“罩”起來,殿頂上屋脊和瓦片已全部揭下,除了精美的木雕,還有很多已糟朽的屋頂木架,有的已到斷裂的邊緣,工人們正在對糟朽的部分進行拆除。
5 12汶川地震使孔明殿的文物和古建築主體遭受一定損壞,屋脊青磚發生偏移。另外,由於長期受雨水侵蝕,一些木製構件發生糟朽。武侯祠博物館副研究員李潤華告訴記者:“像這種糟朽嚴重的木頭很多,而每段木頭都有連貫性,長此以往可能造成大面積崩塌。”
2009年初,接到武侯祠的報告後,國家文物局予以批復,並委託清華大學做了保護方案。近日,孔明殿屋頂開始揭頂式全面維修。本次維修主要是對殿上的木構件及損壞的小青瓦進行更換,總耗資400萬元,工時180天。是1994年全面維修以來最大的一次維修。
全部按原樣製作
高懷青是長期從事古建築維修的木工師傅,曾參與過上裏古鎮、大慈寺等古建築的維修和維護。昨日下午,他在現場用傳統工藝,拿斧頭和鑿子打榫頭,製作木構件。高師傅説:“維修這種古建築,要按傳統方法,不然就變味了。”
壩子的右側堆放了數堆古舊的磚瓦,分別被標明瓦件、封樓瓦件、屋面脊青磚等,並標明相應的規格。李潤華介紹,孔明殿始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後來陸續有過維修,但有些小青瓦已有300年了。目前孔明殿上拆下來的小青瓦有1萬餘匹,由於很多已損毀,欠缺的部分將找專門廠家完全按原規格進行燒制,達到“不改變文物原狀”目的。而已經糟朽的木構件,也將按原樣打造,並進行更換。
開放性施工不影響參觀
記者在孔明殿內看到,昨日依舊遊人如織。
由於孔明殿地處武侯祠博物館核心文物區,這次維修摒棄了傳統的封閉式施工,採用開放式施工,完全不影響遊客參觀。這在全國博物館文物保護史上還是首例。
為保證遊客安全,這次施工採取了特殊措施。武侯祠博物館調研員李亞紅介紹,由於文物構件的特殊性,防護架的搭建連墻體和梁架都不能接觸,因此在在孔明殿內支起八根“柱頭”作為整個施工架的承重點。為避免鋼管支撐損壞殿內地面,還在鋼管下方墊了木板。平臺的防護架搭建完成後,在平臺上滿鋪木板;再在木板上、下鋪滿兩層竹膠板,然後在竹膠板上鋪設雙層塑膠薄膜以防止飄落粉塵,最後在塑膠薄膜上再鋪設一層泡沫板,以降低噪聲。這樣就完全保證了參觀遊客的安全。
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表示,武侯祠此次文物保護維修工程,由於開放性施工的實施,既保證了遊客參觀的安全,也使遊客在參觀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文物維修的手段和措施,對文物保護有更直觀的感受。
記者 楊方毅 攝影 謝輝
▲相關新聞
四川省博物館學會成立
本報訊(記者 楊方毅)記者昨日獲悉,四川省博物館學會成立大會日前在四川博物院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四川省博物館學會章程》,在全省各文博單位推薦的候選人中,選舉産生了首屆理事會成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會上表示,目前是我國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好時期,博物館事業發展要從量的增長轉變為質的提升,博物館要走出圍墻,融入到社會中去。博物館學會成立後,應致力於這方面的努力。隨後,省博物館學會在四川博物院學術報告廳舉辦了首屆論壇,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院、建川博物館代表作了精彩的講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