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至東晉,54帝,4個復名,單名94%,東漢以後,尤其兩晉南北朝,佛道盛行,一時間佛名盛行:金剛、力士、文殊、目連、藥王、般若、三寶隨處可見,以帶佛氣。僧、佛、摩、梵、曇,直取佛名也很多。
唐宋後,取復名多起來,皇帝除外,因單名易于避諱。
另外,唐人追求雅,以文、德、儒、元、雅、士等字命名很流行。
五代時,因《尚書·太甲上》有“旁求俊彥”《偽孔傳》有“美士曰彥”。故而,據正史載,五代共有87人以“彥”字命名。元代人以取蒙文名為時尚。
元末,張士誠原名九四,“士誠”之名乃一文人所取,是在取笑他,他還不知,典出《孟子》:“士,誠小人也”之句。 宋以後,尤其明清,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至今,從農村族譜中可看出這一現象。其字當然是些寓意吉利的字,如文武,富貴、昭慶、德祥、龍鳳、昌盛等。
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徵,影響很大。
1744,乾隆為孔子後裔定了三十個字為:
希言公彥承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垂維佑 欽紹念顯揚
1920年,孔令貼又在這30個字後續了二十個字:建道敦安定,懋修肇益常。裕文煥景瑞,永錫世緒昌。
清滿貴族則喜歡用安、福、永、泰、保全、常榮、桂祥等吉利字命名。
而民間命名習慣約有以下數種:
K節令法:以生時節令,花卉為名,春花、梅、桃、李,夏雨、秋實、秋雨、秋艷、冬曉、冬梅、臘梅等。
L地名法:紀念孩子的出生地,如杭生、浙生、滬生、渝生、杭寧。
M盼子盼財法:如來娣、根娣、玲娣、招娣、延娣、來寶、來發。
N動物法:阿牛、阿鼠、小魚、小狗、小龍、阿龍、小駿(馬)、小鳳、鳳兒。
O體重法:九斤老太、九斤姑娘(加護身符的重量)。
P性變法:女當男養,亞男、冠男、家駿、家雄;男當女養,新妹、寶姬、秋月等。
Q排行法:大牛、二牛、三小、小牛,大囡、二囡、三囡;根大、根亮(兩)、根山(三);張益(一)張耳(二)張山散(三)等。
R五行法:如前述朱熹一家祖孫五代。
S綜合的,如潤土(節令加五行)。
民國年間尚洋名:瑪麗、海倫、彼德、約翰、湯姆很多。
文革間尚紅、建、衛、忠、青等字。
現在的趨向:朦朧、洋名、多字名。
古代的女子有姓無名,在家只有小名、乳名,對外則稱某某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