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為家,海南為鄉(一) 王玉潔

時間:2016年07月31日 11:13:31
  太平歲月里遠嫁的女子,通常是在年輕的時候、不甘于此處的平庸或貧困,以為遠方會有更理想的生活,追逐著一個男人所帶來的愛情夢想……她們,嫁了。
  海南,也自然不乏這樣的女子。從1980年代末開始,海南島和臺灣島這兩座面積相近、氣候相近、物種相近、生活習俗也多有相近的島嶼,開始了二十世紀以來的又一次通婚潮。
  人們見到她們,第一個問題就會問:為什麼會嫁到臺灣?
  無論嫁在哪里幸福生活都是要靠自己營造
  吳燕是生在海南萬寧的女子。長得秀眉秀眼,身材也很標致。這幾乎是大陸新娘的一個總體特徵:她們大都是美麗的。越是在早期,願意接受大陸新娘的臺灣男子對女方容貌上的要求越高。
  吳燕當時20出頭,已經在海航工作。1996年的一次聚會上,她結識了來自臺灣的他。很快,他就向愛說愛笑、美麗開朗的吳燕求婚了。
  擔心對方的誠意、擔心對方的家庭不能接受海南新娘、擔心過去以後的生活、甚至擔心兩岸萬一再有什麼政治軍事上的衝突……這些顧慮都有,不過,吳燕最後還是被愛情所打動,嫁了。
  嫁到臺灣的大陸新娘,最初受政策的制約,只能是半年住在臺灣,半年回到海南。來也不易去也不易。
  吳燕在臺中的家是個大家庭,公婆之上還有爺爺奶奶。她首先要攻克的就是語言關。長輩們只會講臺語,而臺語雖說是和海南話一樣屬于閩南語係,日常用語上也有很多相同的語匯,但不同之處也比比皆是。例如海南話把女婿叫“郎家”,臺語叫“囡婿”;海南話的廚房叫“灶前”,臺語叫“灶骰”;海南話的花生叫“番豆”,臺語叫“涂豆”……這一切,都得去用心學,包括臺灣繁體字。
相關文章
臺灣為家,海南為鄉(二) 王玉潔

活動公告more

政策解讀more

青創論壇小圖

實用信息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