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2018  >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  >   圖片報道

減流程提效率 科學管到位“服”(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

2018年09月27日 13:49: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直到撕開快遞包裝紙,寧夏新力來建築勞務有限公司負責人余雲華仍心存疑惑。捧著蓋有大紅章的安全生産許可證,他才不由驚嘆:“才兩個工作日就辦好了!”

  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務服務中心對申辦事務的申請、預審、初審、決定等環節全流程網上辦理,通過郵政特快專遞寄出。余雲華從事建築行業多年,過去習慣了“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如今不禁豎起大拇指:“‘放管服’,真便民!”

  服務發展

  市場主體增長3/4

  走進銀川市市民大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3年前被永久封存陳列的69枚審批公章。銀川將原來26個部門、150多個審批職責全部納入市行政審批服務局,集中在市民大廳辦理。

  “只有更徹底地‘放’,科學有效地‘管’,積極到位地‘服’,才能真正推動政府職能轉變。”自治區主席鹹輝説。

  如何更徹底地“放”?最大限度壓縮辦事時間、簡化辦事流程。寧夏從自治區、市、縣三級的50個行業系統、915個部門,抽調2000多人對全區政務服務事項進行3個月梳理研究。

  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施工許可處的吳曉玲有點興奮:“可不見面辦理的服務事項有24725項,能夠在寧夏政務服務網實現網上辦、集中批、聯合審、區域評、代辦制。”今年下半年起,全區超過80%的政務服務事項將實現不見面辦理。

  如何積極到位地“服”?增進辦事便利、提升服務品質。今年6月起,寧夏在前期已經實現“三十三證合一”的基礎上,將國家層面整合的證照事項全部納入自治區“多證合一”改革範疇,並將11項涉及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證照事項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實行“四十四證合一”,改革擴容升級。

  “放”,激發的是市場活力;“服”,增添的是發展動力。截至今年6月底,寧夏已頒發“多證合一”營業執照59735份,全區市場主體總量達到55.99萬戶,較2014年初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長了75%。

  過去“以審代管”,現在“審管分離”,事中事後監管如何跟上?記者登錄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寧夏),點擊“經營異常目錄”,全區未按時年報和在公示抽查中發現問題的企業,一目了然。

  “該系統實現了涉企資訊一個平臺歸集、公示、共用及違法失信企業協同監管和聯合懲戒。”自治區工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説,截至去年底,系統訪問量達7130萬人次,查詢量達4980萬人次,“通過聯合懲戒、信用約束等機制,事中事後監管新模式初步成型。”

  關注民生

  群眾少跑甚至不跑路

  銀川市永寧縣望洪鎮新華村的孫玉才老人,在村裏的代辦點上傳資料後,鎮民生服務中心便受理了申請,辦理意見還會以短信形式通知到本人。孫老漢足不出戶,就能領到自己的老年證。

  如何把政務服務延伸到“神經末梢”?寧夏交出了答卷: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甚至不跑路。

  近年來,自治區、5個地級市、22個縣區和寧東管委會相繼建成了規範化政務服務大廳。在此基礎上,寧夏力爭公共服務城鄉均等,加大基層服務網路延伸覆蓋力度。全區247個鄉鎮(街道)全部建成了民生服務中心,已有2723個村(社區)建成了為民辦事代辦點。

  目前,寧夏絕大多數行政村的群眾,都能像孫玉才一樣在家門口的代辦點辦事;35件事項基本實現不出村辦理,老年證、參保登記、養老保險待遇核準等6項實現全區通辦,覆蓋區、市、縣、鄉、村的五級政務服務體系全面建成。

  數據多跑路,怕就怕一路上“柵欄”林立:由於過去條塊分割等機制弊端,“資訊孤島”一直是困擾政務資訊化整合的老大難問題;想讓數據多跑路,但數據需要“跨欄”,怎能跑得快?

  矛盾所在,就是改革所向。寧夏政務服務網與發改委投資線上審批監管平臺、水利廳“水慧通”、公安交管、人社醫保社保等9個專業審批系統完成對接,並接入住建廳、工商局等21個網上綜合服務旗艦店……近兩年來,寧夏大力整合各類審批系統,實現了政務服務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協同聯辦,大幅提高了審批效率。

  隨著今年年初寧夏政務服務網正式上線,這“一張網”已經覆蓋區、市、縣、鄉、村五級786個審批部門,局部實現了“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全網通辦”;截至目前,線上註冊的企業和個人用戶超過1.6萬個,線上申報受理達7.2萬多件——數據多跑路,跑出加速度。

  自我改革

  第二輪審批制度改革“破冰”

  如今在銀川,新開辦一家企業的用時,再不以日計,而是以小時甚至分鐘計。

  今年銀川市全面實施第二輪審批制度改革,明確企業開辦控制在1個工作日以內。通過優化行政審批流程,將涉及審批、刻章、開戶、稅務等5家單位的6個環節整合到一條流水線上,實現了企業開辦一日辦結,目前已有1238家企業體驗到改革帶來的便捷。

  第二輪審批制度改革,是對第一輪的“自我改革”。陳列于銀川市民大廳的封存公章,成為“過去時”;隨著3年多來第一輪改革的運作,審批流程優化整合不夠、部分事項游離于大廳之外、企業項目報批嚴重割裂、部分企業特別是工業企業對改革的認可度不高等問題凸顯。

  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第二輪改革,銀川依託政務服務新平臺建設,緊扣企業註冊準入準營和建設項目報批兩條主線,推出了“1+N”審批服務模式,提出將企業開辦控制在1個工作日、投資項目審批控制在30個工作日以內。

  所謂“1+N”,就是申請人可在一個窗口一次遞交一套材料,同時激活N個事項辦理,在單個事項最長辦理期限內取得N項審批結果,有助於實現多證聯辦、一窗N證、多評合一、節省開支,充分釋放資訊共用的紅利。

  據銀川市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對98個事項實行按小時計件,對189個事項實行按分鐘計件。考量政府治理能力的尺度,在深化改革中不斷落小落細落實。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