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拔萃:共促和平發展 同圓中華夢想
今年是“汪辜會談”20年後的第一個新一年,也是兩岸關係在經濟文化等領域取得成果,由易入難,進入深水區,必須解決政治難題,開拓政治新局的歷史轉捩點。在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互信基礎上,勇敢面對歷史遺留問題及必須妥善解決的政治難題,積極探索化解因“認知不同”而“不涉及”被擱置的爭議,確保兩岸關係能持續發展,面對勢不可擋的時代潮流,面對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我們海外華僑華人有責任把反“獨”促統運動推向另一個新高潮。
本人認為,馬英九當局應改變所謂的“不統不獨”的兩岸政策,應十分明確地正式錶述出大陸和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將擔負促成國家統一的共同責任。端正心態,積極作為,不坐享前人政治智慧下的經濟成果,應展現這一代人與時俱進的共同智慧,攜手開拓另一個20年的政治新局,亦即在一個中國框架裏,開啟政治對話, 進行政治談判,共商實現中國統一, 民族復興的韆鞦大業,造福子孫後代。
馬英九在本月10日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關係不是國際關係。兩岸應深化交流互動,推進政治互信和人民福祉,共同為兩岸合作,振興中華,再創新高峰。本人認為,馬英九的這一表述有其進步和積極的一面,是應給予肯定的。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如果有深化兩岸交流和推進政治互信的意願,有振興中華的抱負,更應表明要致力促成國家統一的立埸。經過海內外中華兒女與李登輝、陳水扁分裂勢力的鬥爭之後、即使堅持“臺獨”分裂立場的民進黨,今日也不再公然叫囂要繼續推動“臺灣獨立”,而是想盡辦法欲在以“中華民國”為保護傘來搞分裂,謀求“實質臺獨”,致使兩岸永遠不能夠統一,達到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現實。馬英九當局如果不正視這個問題,不展現政治智慧來解決包括“中華民國”政治符號的問題,欲長期“維持現狀”,堅持“不統不獨”,強調“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僅為“臺獨”分裂勢力提供搞分裂活動的灰色地帶,給兩岸關係持續發展製造障礙,給兩岸和平以繁榮留下隱患,也迎合反華勢力為遏制中華民族和平崛起的圖謀。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國,就沒有真正意義的民族復興,所謂的“振興中華”也只會是一個口號。
習近平在會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時強調,要珍惜歷史機遇,保持兩岸關係發展良好勢頭。增進兩岸政治互信,夯實共同政治基礎,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夠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筆者認為,習主席的這番話,指出了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也為全球華僑華人促進中國和平統一運動指明方向。
在兩岸和平發展進入深水區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海外促統組織、應加大力度反對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動,加快促統步伐,敦促馬英九當局面對“兩岸正式結束敵對狀態”,“ 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簽署兩岸和平協議”等議題, 共同為兩岸開啟政治談判,深化和平發展,共商統一大業出謀獻策,為祖國完全統一早日實現,同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發揮應有作用和做出新的貢獻。(董拔萃 菲律賓和統會秘書長)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