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西藏60年從未發生任何污染事故之謎

時間:2011-06-22 17:14   來源:人民網

  清澈泛碧波的湖水、藍得晃眼的天空、潔凈的雪山和冰川、純凈的空氣、靈動多元的生物群……這些都給每個來到西藏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在旅遊業日益發達的今天,在這個世界上離天空最近的“地球第三極”,西藏究竟是如何保持這份美麗呢?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廳長張永澤。

  畢業于四川大學水污染治理專業的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廳長張永澤博士是1998年中央派到西藏的第二批援藏幹部,沒想到,這一留就是13年。談到他最熱愛的環保事業,他説,碧水藍天是西藏的寶貴資源。西藏和平解放後,黨中央、國務院用於西藏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的投入不斷加大。僅“十一五”期間,西藏自治區用於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資金就達到106億元。

  西藏自治區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

  拿“限塑令”來説,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産銷售使用塑膠購物袋的通知》,通知要求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産、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膠購物袋。而早在2004年6月,西藏就率先開展了禁止生産銷售使用一次性塑膠袋和白色發泡塑膠食具的禁止白色污染行動,從生産源頭上杜絕一次性塑膠袋的存在,並於2010年底實現全區範圍內全面禁止生産、銷售、使用一次性塑膠購物袋。

  如今,記者在拉薩大小的超市內,確實見不到任何塑膠購物袋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紙袋、布袋或者可重復使用的不織布購物袋。由此可管中窺見到西藏的“限塑令”執行力度之大、之徹底。

  隨著西藏旅遊業的蓬勃發展,如何協調旅遊與環保之間的關係,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是我們所關心的問題。

  張永澤説,旅遊與環保並非此消彼長的矛盾關係,只要加大環保思想的宣傳、提前做好預防措施,旅遊和環保還是可以齊頭並進,共同發展的。

  張永澤拿珠穆朗瑪峰與納木錯的管理做例子詳細説明西藏環保廳的景區管理綜合整治措施。他説,到了絨布寺,即離珠峰大本營還有六七公里遠的地方,為了不讓汽車尾氣對珠峰造成直接影響,所有汽車都被要求不能再前進,所有人改坐馬車上去。而納木錯湖,則採取在入口讓遊人交押金、發放垃圾袋的形式,提醒遊人莫將垃圾留在景區。

  此外,由於西藏屬高海拔地區,每年冬季時間漫長。因此,景區有比較長的冬歇期,有利於生態環境的休養生息和恢復,將旅遊開發帶來的環境影響降到了最低。

  最近鬧得沸沸颺颺的哈藥“污染門”,引發了公眾對高污染企業的關注和擔憂。對於這個問題,張永澤説,西藏自治區一直抱著審慎的態度發展工業。2001年起,西藏先後關閉了9家水泥廠,7家鋼鐵廠及4家造紙廠這些高污染企業,實現全區零化工産業。2006年起頂著巨大的壓力,禁止開採砂金礦,先後關閉了近70家砂金開採企業。2008年1月1日,又全面禁止了砂鐵礦的開採。此外,還堅持不發展燃煤火電,用水電、風光互補發電、太陽能、沼氣等清潔新能源滿足各種用電需求。同時,西藏還大力發展包括藏藥、旅遊業等在內的綠色生態産業。

  總之,以預防為主、從源頭控制一切潛在的污染源、嚴格環境準入、規範開發建設活動是西藏環保廳的工作思路。這些年來,西藏嚴格落實了“環保第一審批權”,在重點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始終把保護雪域高原的生態環境放在重要位置。正是因為這些嚴格的措施,西藏的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才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迄今為止,西藏從未發生任何污染事故,全區水、氣、聲、土壤、輻射和生態環境品質良好,大部分區域仍處於原生狀態。

  “十二五” 開始,中國將投入上百億元資金建設生態西藏,保障生態安全,確保西藏生態環境良好,讓碧水藍天永留西藏,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凈土,構建起一道能夠保障生態安全的屏障。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編輯:芮益芳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