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方式、調結構的實質是質的提升而非單純量的增減。當前的發展階段是我國經濟增速換擋、逐步實現中高端發展的必經階段,是主動改革倒逼傳統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經階段,是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轉向綠色發展軌道的必經階段。
不可否認,當前穩增長的困難較多,面臨的挑戰嚴峻。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7%。增速放緩給經濟工作帶來了一些壓力:一是就業壓力增大,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同比減少了20萬人;二是財政增收難度加大,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36407億元,同比僅增長2.4%,其中增值稅扣除“營改增”的影響後出現了負增長;三是金融風險上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有所增加。
然而,由於我們堅持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通過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我國經濟提質增效初露端倪。無論從國際橫向比較還是從國內縱向比較來看,一季度我國國民經濟運作都呈現許多可喜現象和積極信號。
在世界範圍內,我國經濟增速仍然相對較高。在世界前十大經濟體中,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和俄羅斯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2.99%、2.40%、1.1%、2.38%、0.7%、-0.01%和-1.9%,這七個國家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的平均值比2014年一季度同比增速的平均值低了0.7個百分點。可見,世界經濟仍處在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中。相比之下,我國一季度7%的增速以及較2014年同期0.4個百分點的增速降幅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轉方式、調結構成效顯現。一季度三次産業同比增幅分別為3.2%、6.4%和7.9%,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51.6%,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我國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型趨勢更加明顯。從工業內部看,一季度高技術産業、裝備製造業的同比增速分別為11.4%和7.7%,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分別高出5.0和1.3個百分點。
經濟失衡問題有所緩解。我國經濟失衡問題主要表現在消費率偏低、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偏低以及收入分配、城鄉、區域差距較大。一季度數據顯示,這些失衡狀況正在得到改善。其一,消費保持穩健增長。全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萬億元,實際同比增長10.8%。消費是最終需求,消費平穩增長釋放了經濟運作的積極、健康信號。其二,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8.1%,超過7%的GDP增幅。其三,收入分配、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率分別為8.9%和7.0%,城鄉居民收入倍差從上年同期的2.66縮小至2.6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5%,高於城鎮1.5個百分點。中西部地區各省市區經濟同比增速的平均值為7.54%,高於東部地區的6.87%。
綠色發展大有起色。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推動産業結構邁向中高端,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一季度的一些經濟數據體現了我國向綠色發展方式的轉變: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6%,在2014年一季度下降4.3%的基礎上繼續下降;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8%,工業用電量同比下降0.7%,明顯低於GDP和工業增加值的同比增幅。
(作者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