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交響樂《人文頌》赴臺交流演出  >   最新報道  >   正文

“《人文頌》與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2014年08月10日 23:4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人文頌》與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研討會在臺北舉行

  把包容博大剛健的中華人文精神推向世界

  台灣網8月10日臺北消息 在《人文頌》臺北首演取得圓滿成功之後,昨天(9日)下午,“《人文頌》與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研討會在臺北舉行,來自海內外的十幾位儒學大師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從《人文頌》的創意表達和精彩演出談起,探索儒家文化在當今時代如何創新傳播內容與方式,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人文頌》總策劃王京生出席了研討會。

  《人文頌》不僅是一部音樂作品,更是一部思想作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家文化一直佔據主流和支柱的地位。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的思想,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成為炎黃子孫的一種文化基因。如何推動儒家文化在當代的發展與傳播,是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題。在《人文頌》在臺灣首演成功之後,兩岸多位重量級專家在臺北一起圍繞這一話題進行了探討。他們中,有82歲高齡的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特別顧問、新加坡-中國(新中)友好協會副會長曾繁如, 臺灣“中華文化總會”秘書長楊渡、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協會會長、孔子第79代嫡長孫孔垂長,臺灣慈濟大學宗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林安梧教授等,還有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深圳大學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專家學者。

  會上,王京生表示,《人文頌》在臺北成功演出,這部經過8年磨礪的作品,以其承載的溫暖思想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激起了臺灣同胞的共鳴。海峽兩岸專家一起對如何傳承和弘揚儒家文化發表看法、對《人文頌》修改提出真知灼見,非常有意義,期待大家共同努力,一起把儒家文化精神推向世界。中華民族走向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能力,更重要的是文化能力,要讓世界認識到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領略到中國人的人生主張和生命態度。

  王京生説,當前,加大儒家文化、民族文化的傳播,不僅是學人之天職,也是民族之需要、世界之需要。儒家文化的當代傳播,首先應正本清源,中華文化為何可以代代相傳、生生不息,我們應該走“返本開新”之路,把其最寶貴的精華傳播出去,把儒家學説包容博大而又清新剛健的內涵傳播出去;其次,創新傳統方式深化儒家文化傳播,結合時代特點,結合傳統和現代、無形和有形傳播方式,在創新中推動儒家思想發揚光大;第三,以生活化的方式推進儒家文化的有形傳播,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傳播形式讓儒學走進現實生活,形成一種無處不在的價值指引,為廣大民眾提供耳濡目染接收儒家文化熏陶的良好環境。

  會上,專家們對深圳8年精心打造大型原創儒家文化交響《人文頌》,以西方交響樂詮釋儒家思想的創舉予以充分肯定,認為《人文頌》力圖表現儒家文化“以人為本”的思想,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對應“仁義禮智信”五德,採用交響樂這種世界通用的音樂語言表達出來,以此來傳播和推廣儒家文化,不僅是對儒家文化繼承和發揚的一種自覺探索,也是對儒家文化當代傳播的一種有益嘗試;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已經成為兩岸共識,《人文頌》讓人震撼感動,從《人文頌》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內在底蘊,這樣的音樂感化人心、引發思考;《人文頌》既有氣勢磅薄的一面,也有溫柔敦厚的一方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美好呈現,希望《人文頌》可以打磨成《黃河大合唱》一樣的經典之作,希望有更多象《人文頌》一樣的音樂作品展示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文化氣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深入人心。

  專家們還就當代如何傳播儒家文化提出真知灼見——“興于詩立於禮成于樂”,人的修養開始於學詩,自立於學禮,完成于學樂,詩、禮、樂三者是教化民眾很好的載體,在當代應恰當利用;在儒家文化傳播中,政府層面和社會層面可相結合,以音樂、美術、文創産品,設立書院等多種形式把儒家精神傳播出去;《人文頌》承載著向西方傳播東方智慧的使命,《人文頌》可在歌詞翻譯上下功夫,兼顧古意和現代涵義;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是用復古和排外的心態來談崛起,中國今天的崛起是一種和平崛起,《人文頌》以交響樂方式來體現這種文化復興和中華崛起,是一種大膽而有益的嘗試。(台灣網特約記者 翁惠娟)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