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逝世  >   最新報道  >   正文

曼德拉抗爭種族隔離:一生奉獻給膚色鬥爭

2013年12月06日 09: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綜合報道,南非“國父”、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5日在南非因病逝世,享年95歲。這位南非“鬥士”幾乎用自己整個青春和壯年為代價,為抗爭不公平的種族隔離奉獻了全部力量,並最終獲得國際社會的支援與敬意,成功推動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

  堅定反對種族隔離 為黑人提供法律諮詢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東凱普省的一個小村莊。1938年,他進入黑爾堡學院,後又就讀于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

  1944年,曼德拉參加主張非暴力鬥爭的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非國大)。1952年,曼德拉當選非國大“青年聯盟”全國主席。1952年,他先後任非國大執委、德蘭士瓦省主席、全國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組織並領導了“蔑視不公正法令運動”,贏得外界尊敬。為此,南非當局曾兩次發出不準他參加公眾集會的禁令。

  同一時期,曼德拉還和他的律師所同事奧利弗坦波開設了曼德拉坦波律師事務所,為請不起辯護律師的黑人提供免費或者低價的法律諮詢服務。

  但在當時,南非種族隔離形勢不斷惡化。1958年9月2日,時任南非首相出臺了“班圖斯坦法”,此舉將1000余萬非洲黑人限制在12.5%的南非國土中,並且同時在國內實行強化通行證制度,此舉激化了南非黑人與白人的衝突。

  1961年,曼德拉意識到以前的非暴力運動不能為黑人爭取到應有的權力,於是,他創建了非國大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並擔任總司令,計劃用武裝鬥爭方式對抗政府的暴力鎮壓。

  被判入獄27年 出獄時已72歲高齡

  1962年8月,44歲的曼德拉被捕入獄。南非政府以政治煽動和非法越境罪為由,判處他5年監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陰謀顛覆罪,而改判為無期徒刑。

  在被判永久監禁的那場庭審中,曼德拉發表了長達4小時的聲明。他向法庭表示,他的最高理想是建立一個人人有平等機會、和諧共處的自由民主社會。他願意為實現這個理想犧牲自己。

  自此,曼德拉開始了長達27年的牢獄生活。其中整整18年時間,曼德拉在被稱作是“活地獄”的羅本島監獄度過。曼德拉被關在總集中營一個“鋅皮房”,整日在採石場做工,還受到看守的虐待。

  在這27年中,國際社會不斷呼籲南非當局釋放曼德拉。迫於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及一系列的經濟制裁,曼德拉終於于1990年2月被釋放。此時的曼德拉已經72歲。

  值得稱道的是,在被關押了27年之後,曼德拉依然安詳、寧靜,對於牢獄生活並沒有耿耿於懷。1991年,南非議會投票廢除了一系列作為種族隔離制度重要基礎的法律;1993年,曼德拉與南非種族隔離制度時期最後一位白人總統德克勒克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當選非洲首位黑人總統 制定憲法永禁種族隔離

  1994年,南非首次組織不分種族的全國大選,曼德拉領導的非國大獲勝,他本人也以62.2%的支援率當選為南非首位民選黑人總統。

  曼德拉寬廣的心胸,推動飽經種族壓迫之苦的南非超越仇恨、走向和解。和平實現了民主過渡。1995年,他簽署《促進民族團結與和解法》,宣佈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為南非此後的穩定與和解奠定了基礎。

  1996年5月8日,南非制憲議會以421票贊成、2票反對、10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南非共和國憲法法案》。憲法規定,所有南非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和社會地位,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996年12月10日,曼德拉在沙佩維爾正式簽署了新憲法。新憲法的簽署標誌著南非政治過渡的完成,為平等和民主政治體制的確立和今後民族國家建設奠定了法律基石。

  曼德拉總統在簽署新憲法後説,新憲法所包含的公正平等和民主自由原則是廣大南非人民,尤其是佔人口總數3/4的黑人群眾300多年來反抗殖民壓迫、爭取民主自由解放鬥爭目標的最高體現。新憲法的誕生被廣泛譽為新南非的“出生證書”,標誌著“一個新國家的誕生”。

  正如BEYOND樂隊的致敬之曲《光輝歲月》中所唱的那樣,這位傳奇政治家“是一生奉獻,膚色鬥爭中”,曆盡艱難,為廢除種族隔離制度做出了傑出貢獻,也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褒揚。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尹賽楠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尹賽楠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