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企業減負了,我的養老金受影響嗎? 專家這樣解讀

2019年03月12日 10:52:00來源:中國青年報

  企業減負了,我的養老金受影響嗎

  社會養老保險資金仍有堅實支撐

  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的所有減稅降費政策中,一組數據引人關注:“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同時,“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至今已實現15連漲。養老金“一減一增”之間,意味著繳的少了,發的多了。有人擔心,等到我退休時,養老待遇會不會受到影響?這也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

  對此,政府工作報告有明確回應:“既要減輕企業繳費負擔,又要保障職工社保待遇不變、養老金合理增長並按時足額發放,使社保基金可持續、企業與職工同受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代表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養老金還會繼續漲,大家要對養老金制度有絕對的信心。”

  降低繳費率是企業普遍呼聲

  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有不少代表委員關注企業費率過高的問題。在鄭功成看來,“降低繳費率是企業長期以來普遍性的呼聲。”

  目前,我國現行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法定總繳費率為28%,其中,企業繳費為20%左右,個人繳費為8%。如果再加上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與住房公積金,總繳費率高達50%以上。“如此高的繳費率極大增加了用工成本,帶來了較大負擔,也必然會影響到就業發展。”鄭功成説,社會保險繳費率下降是大勢所趨。

  國務院提出自2016年5月起開始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規定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企業繳費比例可降低至20%;單位繳費比例在20%且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的省份,可降低至19%。

  數據顯示,目前北京、湖南、甘肅、寧夏、重慶、四川、貴州、江蘇、安徽、江西、新疆、山西、上海、天津、湖北、廣西、河南、海南和雲南等19個省份宣佈下調企業養老保險費率,其中上海從21%降至20%,其餘省份由20%下調到19%。

  “企業社保繳費中,養老保險是大頭,約佔2/3,企業要求降低養老保險費率的呼聲也非常強烈。”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市長藍紹敏以南京的企業為例算了一筆賬,一家擁有50名職工的公司,企業繳納養老保險的費率是19%、個人8%,繳費基數按5000元計算,養老保險費率每降低1個百分點,每年就能夠為企業節約3萬元的用工成本,這對於企業而言是實實在在、可知可感的。

  養老金不差錢 費率還有下降空間

  從20%到16%的費率下降,在鄭功成看來是有基礎的。我國有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結余5萬億元,還有為應對人口老齡化高峰而預留的社會保障戰略儲備基金兩萬億元,以及多種可以調節相關參數的應對措施,我們應該對這個制度有充分信心,“養老金不差錢,還會不斷往上漲”。

  藍紹敏介紹,2018年,南京市養老保險徵繳收入共464億元,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支出361億元,當期結余103億元,累計結余640億元,基金備付水準為22個月。如果要達到收支平衡,可以將現行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19%降至15%,預計收入為378億元,仍略有結余,可以在合理區間實現社保事業可持續發展。

  鄭功成認為,現在基金結余畸高的現象,既不利於保障作用的發揮,也拉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既然社會保險資金來源已有堅實支撐,就應該降低社保費率,減費讓利,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向高品質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

  “表面上是降了幾個百分點,實際上會産生一系列連鎖效應。”鄭功成説,從整個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來看,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發展,才能穩定就業,讓更多人通過就業獲得更好的社會保障。

  從國際上看,一個理想的多層次養老金體系包括法定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和商業性養老金。然而現實是,我國企業年金只有5%左右的人參繳,基本都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幾乎沒有加入,商業性養老金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目前費率過高,導致用人單位根本沒有更多財力來為員工繳企業年金。”鄭功成説,必須通過較大幅度地降低第一層次繳付率,才能給用人單位留下繳納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的空間,讓員工有餘力繳納商業保險,這將有助於整個養老金體系的優化。

  鄭功成告訴記者,早在2013年,他們課題組就測算過,將基本養老保險的單位繳費率降到12%是可行的,但宜採取逐步降低的方式,這一建議曾經通過專題報告形式提供給國家發改委並上報給決策層。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時,他提出將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降到15%,現在國家決定調到16%,符合他的預期。他認為,這還不應當是最終繳費標準,可以將養老金費率繼續下調至12%左右,即總繳費率控制在20%左右。這樣,養老保險基金勞資之間的責任可以走向相對均衡,“從德國的經驗來看,理性可持續的制度模式是勞資繳費責任各半”。

  減的錢,從哪兒補上來?鄭功成談到國有資産可劃補養老保險基金。過去老一輩勞動者並沒有繳納養老保險費,但他們勞動的價值凝結在國有資産中,理應從中切割一部分滿足養老需要,“國有資産現有四五百萬億元的規模,哪怕拿個0.5%出來都是萬億元的規模”。

  國務院國資委秘書長、新聞發言人彭華崗在2018年中央企業經濟運作情況發佈會上介紹,2018年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穩步實施,完成18家中央企業股權劃轉,劃轉規模達750億元。鄭功成認為,國資劃撥在去年邁出了一小步,今年一定會加快步伐。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制度 應實現全國統收統支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目前,各地方養老保險繳費基數和費率“五花八門”。很多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發現,在大城市繳納了養老保險,退休回到家鄉後卻很難全額領取養老金。

  鄭功成説,這種地區分割統籌的狀態,製造了制度的不公。不同地方的繳費基數不統一、繳費率也不同。較大幅度地降低養老金費率,正是倒逼養老金制度加速優化。

  現在全國統籌實際推進過程中,各地政府出於利益保護的考量,養老金有結余的地方參與統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

  “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國家的制度,而非地方制度,應實現全國統收統支。”鄭功成説,目前結余的5萬億元都在地方,這是過去不合理的格局造成的結果,“這不是哪個地方的錢,而是國家養老保險制度的錢,它應當歸所有參保人共有,而不是某個地區獨享。”

  他也不主張直接劃撥結餘地區的養老金用於救濟虧空的地區,“這會導致新的矛盾”。鄭功成認為,全國統籌的核心要義是要各地籌資負擔即費率一致,而不是廣東、浙江等地用人單位繳費率為14%、東北三省等地繳費率為20%。通過這次降費,全國各地的繳費率開始接近,這是走向公平籌資的表現。

  全國統籌後繳費率將大幅降低,這對原本費率高的地方會減輕壓力,但對原來費率低的地方,可能意味著企業負擔加重。因此,他建議省內應該先做好省級統籌,可以累計結余補貼繳費的方式幫助部分負擔較重的企業過渡。

  目前有些收不抵支的地區擔心“本來錢就不夠,還讓我降四個點”。鄭功成認為,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繳費高的地方一定要不折不扣地降到16%,然後再去想辦法解決缺口問題”。去年中央調劑金的規模是2400多億元,今年預計達6000億元,中央財政還加大了轉移支付力度,“這個時候結余的基金、中央調劑金、財政轉移支付等都可以發揮作用。”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記者會上介紹,為緩解個別省份的基金收支壓力,今年預計全年中央調劑基金規模將達到6000億元左右,擬安排中央財政基本養老金轉移支付預算7392億元,重點向基金收支矛盾較為突出的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傾斜。

  在實踐中也會存在一些負擔不減反增的情況,鄭功成解釋説,有的單位過去養老金繳費並沒有實打實地交,往往打個折扣;有的人月收入2~3萬元,可只按照8000元/月的基數來交費。如果現在完全據實繳納,雖然降了4個點的費率,但繳納的金額絕對會增加。因此,全國繳費基數口徑的統一,本質上會促使整個制度走向公平。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 中國青年網記者 胡春艷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