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夢系列、德耀中華等系列公益廣告先後推出,並在報紙、期刊、電臺、電視臺和網際網路等媒體以及各類社會媒介持續刊播,形成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筆者認為,我們需要在“推陳”上下功夫,在“出新”上作文章,推進公益廣告全面發展。
“推陳”就是要大力宣傳、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傳統文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既有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又有博大精深的傳統美德,經過歲月的洗禮、時代的變遷,它們仍然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仍然有積極的現實作用。愛國愛家、尊老愛幼、尊師重教、明禮修身、誠實守信、樂於助人……這些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時至今日,仍然被我們所倡導、所推崇,是我們的“傳家寶”。而以剪紙、楊柳青、彩塑、農民畫等形式創作的公益廣告,“中國味”、“民族風”十足,再加上這些創作形式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普遍的公眾認可度,一經推出便廣受好評。
“出新”就是要賦予公益廣告以新的時代內容、新的推廣方式。中國夢、講文明樹新風等新的觀念需要我們去學習;遵德守禮、文明上網等新的主題需要我們去宣傳;報紙、電視、雜誌等傳統傳媒需要我們去鞏固,短信、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的傳媒“陣地”需要我們去“佔領”。譬如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孝感動天、賣身葬父、埋兒奉母、臥冰求鯉等很多已不具備現實意義。而近期推出的德耀中華中當代二十四孝則令人耳目一新,捐腎救父的青春少女、尚在行孝的八旬老嫗、一生盡孝的入贅女婿……都讓人覺得可親、可敬、可學。
當然,一味“推陳”,因循守舊、陳陳相因,就很容易與時代脫節、缺乏廣告應有的感染力,很難被年輕一代所接受,失去公益廣告教育、熏陶青年一代的應有之義;而刻意“出新”,標新立異、特立獨行,又很容易與歷史斷層、缺乏廣告應有的文化范,很難被老年人所理解,失去公益廣告傳承文明、繼往開來的不辭之責。
只有把“推陳”和“出新”相結合,在“推陳”中“出新”, 在“出新”中“推陳”,讓公益廣告更具文明內涵和時代外延,讓公益廣告更具藝術欣賞性和傳播可讀性,才能讓公益廣告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寬,才能讓公益廣告的廣告之路越走越遠。(喬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