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7端午節  >   最新報道

“龍舟之鄉”民間製作藝人:復興的傳統是傳承技藝的最好環境

2017年05月27日 15:03: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資料圖 龍舟隊競渡。 伍榮達 攝

  中新社碧江5月27日電 題:“龍舟之鄉”民間製作藝人:復興的中國傳統是傳承技藝的最好環境

  作者 楊雲 羅興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將至,賽龍舟在“中國傳統龍舟之鄉”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如約而至。已經連續十年舉辦的賽龍舟不僅成為當地百姓端午節的期待,更是眾多龍舟製作藝人展示技藝的舞臺。許多龍頭、龍尾的製作技藝因賽龍舟的興盛而得以復興再現。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在歷史傳承中,逐漸形成每年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賽龍舟習俗。

  “十年來,碧江區參賽的傳統龍舟,龍頭和龍尾80%是我和大哥一起製作的。”碧江區河西辦事處新莊村農民張紹堂説,“龍頭、龍尾是龍舟的靈魂。”

  轉眼間,張紹堂已經跟木頭打了50年的交道。15歲那年,張紹堂拜師學藝,專門學習龍頭龍尾傳統製作,50年來,他對每一道製作工序不敢怠慢,雕刻、打磨、上色……幾十道工藝都是靠手工完成。因為張紹堂製作的龍頭龍尾活靈活現,在當地遠近聞名。

  碧江區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地處武陵山脈中部,區內聚居著漢、苗、土家、侗、仡佬等26個民族,是一座山水城市,自古以來端午節有賽龍舟的傳統習俗。

  “賽龍舟的盛行,讓龍舟龍頭製作這項民間技藝得以傳承。”説到龍舟,不善言談的張紹堂話多了起來,他翻出手機裏曾經參賽龍舟的照片,一張一張介紹。

  “要製作好龍頭龍尾,選材很講究,我們這裡製作龍頭首選水曲柳。”張紹堂介紹説,“水曲柳的木質切面非常光滑,色差小,耐腐,耐水性能好,著色性能好,油漆和較粘的性能也很好,可經染色及拋光而取很好的表面效果具有良好的裝飾性能。”

  拿出今年雕刻好的龍頭,張紹堂一邊修復、上色,一邊告訴記者,學這門手藝不光要有靈性,而且還要有耐心。一件作品的完成並不容易,製作龍頭一個人至少需要1個星期左右的時間。

  一刀一錘,很考驗功力。張紹堂搬出今年端午節準備下水參賽的一條龍頭説,“製造龍頭工藝相當複雜,從龍嘴、龍須至龍角,有幾十道工序,開料、放樣、雕刻、成型、打磨、上色裝飾等都是手工完成,而製作龍頭最難的是雕刻龍嘴、龍眼,一旦失手,將前功盡棄。”

  “有些客戶要求龍頭神態兇猛些,有人要求龍頭面容慈祥。兇猛就用眼神、露出的牙齒來表現,慈祥就用飽滿臉型、上揚嘴角傳達。”“有時候接的活太多了,一個人實在忙不過來。”今年已經66歲的張紹堂最大的擔心是,至今除孩子跟學,他還門下無徒。

  “年紀大了,希望儘快找到人接班,讓這門手藝傳承下去。”張紹堂坦言,這門手藝學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才行。説到收徒一事,張紹堂認為,“想學的人不少,但內心喜愛這門手藝最重要”。

  2009年,碧江區被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授予“中國傳統龍舟之鄉”稱號,2011年,“碧江賽龍舟”作為傳統體育項目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傳統龍舟製作技藝也越來越多獲得官方和社會的重視。

  “端午節在我們村就是狂歡節,自碧江區舉辦端午賽龍舟,村裏的龍舟隊已三次奪冠。”張紹堂臉上流露出喜不自禁的神色,“聽説今年端午節有幾支外國龍舟隊參賽,競爭更激烈了。到時去看看外國龍舟有什麼特點,好好學習一下,希望我製作的龍舟有機會也去國外參賽。”(完)

  

  延伸閱讀:

  臺灣雲林北港朝天宮董監事改選受矚目 已拖延3年多

  胖的時尚又有型!臺日混血明星渡邊直美即將開展

  臺裔美籍小提琴家林冠羽 成倫敦愛樂交響樂團聯合首席

  瘋狂掃射+炸校園!兩名美國少年計劃“血洗”畢業典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