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某省經過暗訪組突擊檢查,查出一些幹部上班時在賓館打麻將、在茶館喝茶等問題。日前,另一省召開電視電話會議,據該省監察廳對各縣會場所作的視頻監察結果顯示,其中6個縣會場空無一人,1個縣只有1人。隨著這些現象的頻頻曝光,一些幹部“散”的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散”是一種不良風氣,主要表現為散漫、渙散,缺乏組織紀律性。一些幹部身上存在的散漫問題主要有以下表現:一是“神龍見首不見尾”。遲到早退不在崗,不請假不彙報就離崗,常常不知去向。二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工作或開會時開小差、讀閒書、玩手機、打瞌睡,心不在焉。三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到點來準點走,不遲到不早退卻不賣力,辦事拖拉,敷衍塞責,只想混日子湊時間。群眾將這些散漫行為生動地概括為“上班點個卯,中午洗個澡,下午玩會兒電腦,等著下班了”。在散漫作風蔓延的機關裏,往往會呈現環境臟、亂、差以及素質弱、效率低、態度差的整體形象。
有人認為,與“庸”和“懶”相比,“散”算不上大毛病,不必小題大做。殊不知,“散”的危害也不小。“散”字當頭,帶來的是機遇喪失。一些地方和部門幹事創業的基礎條件本來較好,但由於有的幹部養尊處優、渙散鬆弛、辦事效率低,致使資源被浪費、機遇被錯過,事業原地踏步。“散”字當頭,還可能給群眾生命財産造成嚴重損失。縱觀近年來發生的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在慘禍背後往往隱含著有關單位和工作人員在施工、調度、管理等方面的鬆散混亂。刻骨銘心的教訓警示我們,對“散”的問題切不可掉以輕心,而應把它作為加強幹部隊伍作風建設的突破口,以治散正風氣,促使廣大幹部把心思用在幹事業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實中,創造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
以治散正風氣,需要把從嚴要求貫徹到各項工作之中。對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分解,制定合理可行的具體目標,落實到每個崗位、每個人頭上。研究制定幹部責任與利益、職責與報酬相掛鉤的績效考核辦法,除工作業績外還要加入效率、紀律、作風等指標,形成科學的責權利評價約束機制。建立和落實嚴格執行管理規定的責任機制,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和獎懲措施,提高幹部遵守制度的自覺性,切實做到獎優罰劣、獎勤懲懶、令行禁止。
以治散正風氣,加強效能監察是重要手段。應切實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制度執行的監督機制,使每項制度都有明確的監督執行部門。採用日常督查和專項檢查等方式,隨時掌握制度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完善公務員考核獎懲機制,把目標責任的完成情況作為衡量標準,使幹部的業績和待遇掛鉤,並對自由散漫、履職不力的幹部進行問責,避免“年年訂計劃,年年完不成”現象的發生,確保幹多幹少、幹好幹壞真的不一樣。
以治散正風氣,群眾監督不可少。發揮群眾的監督作用,是治散的一個好辦法。可以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路等媒體,為群眾創造能監督、敢監督、方便監督的平臺和條件:進一步推進政務公開,向社會公開工作職責、辦事依據、辦事程式、辦事紀律、辦事期限、監督辦法和辦事結果等,做到“應公開盡公開”, 讓群眾能監督;不怕醜不護短,敢於“曝光”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對群眾反映的幹部作風問題經初步查實後公開“亮相”,用制度保障和激勵群眾行使監督權,讓群眾敢監督;定期進行政風行風評議,聘請群眾監督員,開展問卷調查,完善群眾來信來訪制度,為群眾監督創造條件,讓群眾方便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