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國際:建立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刻不容緩

時間:2010-04-11 11:0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博鰲(海南)4月11日電(記者白潔純 鄭瑋娜)全球金融危機讓業界開始重新審視國際信用評級體系,在此背景下,借鑒西方評級模式的中國信用評級體系會朝怎樣的方向發展?應該做何調整?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關建中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期間就此接受了新華社記者專訪。

  關建中表示,本輪金融危機實質是高度社會化信用關係與落後信用評級體系之間的矛盾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産物,是信用評級體系不適應信用社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以美國為例,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各類金融資産總規模已達61萬億美元,佔全球金融資産的26.6%,金融交易總額約為52.4萬億美元,佔全球金融交易量的41.5%,可謂係全球金融信用風險于一身。然而與之相比,有著百年曆史的信用評級卻始終沒有納入美國國家安全體系,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導致評級機構的公共責任缺乏體制保障,“加上監管長期缺位和不科學,引發這場金融危機也就不足為奇了”。

  關建中認為,當前各國的信用評級體系都是按美國模式所建立的,特別是由美國主導的國際信用評級體系。長期以來,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的評級標準,給予世界最大債務經濟體和凈債務國最高信用等級,掩蓋其真實償債風險,使它們以超過自身的實際償還能力過度地佔有國際信用資源,從根本上破壞了世界經濟的均衡發展。

  他説,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現行國際信用評級體系難以充分揭示信用風險,如果不進行一場信用評級體系革命,建立起適應各國經濟發展的國家信用評級體系,世界就無法擺脫金融危機的威脅。

  “對於中國來説,應當汲取美國評級體系的教訓,抓住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的歷史機遇,率先進行國家信用評級體系的變革。建立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刻不容緩”,他説。

  關建中説,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是國家對社會信用風險的管理系統。國家信用評級體系建設應包括構建原則、組織結構、管理體制與機制、法律框架以及研究體系等多個方面。“由誰來掌控評級話語權是實施國家信用評級體系戰略的關鍵選擇”。

編輯:田雲鵬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