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熱點聚焦  >   2016  >   治國理政進行時  >   相關報道  >   正文

這件事,習近平說要算四本賬

2016年08月27日 14:2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原標題:這件事,習近平說要算四本賬

  【學習進行時】8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來到青海考察,在3天的考察行程中,習近平最關注的就是生態保護。關于生態保護,習近平常說“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這次青海之行,習近平就為青海算了這4本賬。

  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今天推出文章,為您解析。

  習近平總書記這次來到青海,僅僅3天,就考察了海西、海東、西寧等許多地方。

  2016年8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考察時接受村民獻上的青稞酒。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攝

  回顧一下這3天的行程,在察爾汗鹽湖關注循環經濟發展,到長江源村視察生態移民搬遷,去西寧看環境監測、光伏產業……

  發現了嗎?貫穿習近平這次考察的主線就是生態保護。

  青海生態重要在哪兒?

  在高原上連續地驅車奔波,習近平不辭辛苦,就是因為青海的生態保護太重要了!

  2016年8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源村看望藏族村民並與他們親切交談。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攝

  習近平說,“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生態地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就在這個評價里。

  看看地圖就明白了。中國最大的鹽湖在青海,長江、黃河、瀾滄江3條大河也都發源于青海。

  這里既是生態資源的寶庫,又是生態安全的屏障。

  遊客在茶卡鹽湖岸邊拍攝鹽湖風光。位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東部烏蘭縣的茶卡鹽湖,與塔爾寺、青海湖、孟達天池並稱為“青海四大景”。新華社記者王頌攝

  從自身說,青海的生態保護是實現持續發展的關鍵;從大局說,青海的生態保護,尤其是對三江源“中華水塔”的保護又是關係國家生態安全的大事。

  如果三江源這個“水塔”的“儲水”“配水”能力退化,或者不能確保流出“一江清水”,下遊生態就會加劇惡化。

  生態保護是全國一盤棋。

  習近平要求青海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不僅是要讓青海的生態資源永續造福人民,更是要為下遊的生態建設提供保障。

  習近平常講,生態環境保護“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就是這個意思。

  2016年8月22日下午,習近平在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鹽湖碼頭聽取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和柴達木盆地發展循環經濟情況介紹。新華社記者龐興雷攝

  考察期間,習近平對青海生態保護定目標、下任務,要求青海“必須擔負起保護三江源、保護‘中華水塔’的重大責任”。

  強調要堅持保護優先,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使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主體功能全面得到加強。要統籌推進生態工程、節能減排、環境整治、美麗城鄉建設……

  從“護”到“建”再到“治”,習近平部署得非常細致。

  一手抓落實一手定紅線

  習近平對生態保護一直非常重視。歷次國內調研和歷年全國兩會,生態保護問題都是他關注的重點。而且,一定會抓落實、抓反饋。

  2016年3月1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青海代表團的審議。這是少數民族代表向習近平敬獻哈達。新華社記者黃敬文攝

  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參加青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求青海保護好三江源,保護好“中華水塔”,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這次青海考察,就是來看落實,並進一步提出要求。

  同樣是今年全國兩會,習近平在黑龍江代表團叮囑要保護濕地,同時,他重點詢問了大小興安嶺停伐轉型情況。

  兩個月後,習近平便來到黑龍江調研。專機從北京直飛“祖國林都”伊春,主要就是考察林區轉型。登上黑瞎子島,習近平又實地察看保護與開放開發總體規劃,要求保護生態,留一張“白紙”。

  2016年8月23日上午,習近平在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村民呂有章的新家了解自來水使用情況。新華社記者蘭紅光 攝

  一手抓落實,另一手就是定紅線。讀讀習近平歷次重要講話,對于生態保護問題,都講得很重,並反復告誡。

  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嚴肅強調,“要精心研究和論證,究竟哪些要列入生態紅線,如何從制度上保障生態紅線”,“列入後全黨全國就要一體遵行,絕不能逾越”。

  在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更是對“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等現象提出批評,強調對搞“假生態”、不計成本追求任期內視覺效果變化的地方幹部提出警誡。

  永續發展的戰略布局

  習近平重視生態保護,既是從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又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緊迫任務出發的。

  2015年1月20日,習近平來到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灣橋鎮古生村,仔細察看洱海邊的生態保護濕地。新華社記者鞠鵬攝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是關鍵”,因此習近平才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生態環境的問題,往上追都是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保護生態環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同時也是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

  習近平反復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將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擺在壓倒性位置上,實際上就是用綠色發展的理念培育新結構、形成新格局,推動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

  2015年1月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聽取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在習近平對東北全面振興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部署中,就明顯帶有這方面的布局。

  這次青海考察,習近平關注柴達木盆地發展循環經濟和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情況、關注光伏產業鏈發展,同樣具有戰略布局的信號意義。

  習近平說,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

  讀懂這次青海考察背後的深意,這個“最”字也就不難理解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帥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