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銘記歷史 共襄民族復興——寫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
2025-10-23 08:19: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張燈結彩喜洋洋,勝利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臺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這首朗朗上口的《臺灣光復紀念歌》,曾經在臺灣家喻戶曉、到處傳唱,抒發著臺灣同胞對抗戰勝利、臺灣光復的欣喜與自豪。今年以來,更是被島內有關團體、有識之士頻頻唱響。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後繼、浴血奮戰鑄就的偉大勝利,值得兩岸同胞共同紀念。
回顧榮耀時刻
中山堂,位于臺灣臺北市延平南路,日據時期被稱為“臺北公會堂”,所在位置曾是清末臺灣布政使司的辦公地。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在這里舉行,宣告日本在臺50年殖民統治徹底結束。儀式結束後,時任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發表即席廣播表示,從今天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
這是一次莊嚴的宣告,它代表著歷史新篇開始了!
“那一天,臺北市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出來了,整個城市熱鬧非凡,猶如過節一樣。”臺灣歷史學者、統一聯盟黨榮譽主席戚嘉林介紹,當時街上賣的香煙,盒子上印有“祖國”二字,街頭還立有慶祝光復的牌樓,真切表達了臺灣同胞對祖國的強烈認同。遊行隊伍里有表演宋江陣的,有拿關公大刀的,凡有中華民族特徵、但在被殖民時期不準亮相的器物,民眾都光明正大帶著它們,行進在歡樂的遊行隊伍中。
創刊于1895年6月的《臺灣新報》,是日據時期臺灣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從1945年10月25日開始,《臺灣新報》正式更名為《臺灣新生報》。受降儀式後的第二天,《臺灣新生報》發表社論:“說到光復,我們的心里,自有壓抑不住的歡樂,否極泰來,臺灣所以有今天,實乃祖國無數災難換來的果實。”
從1895年日本佔領臺灣到1945年臺灣光復的50年時間里,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臺灣同胞,懷著“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的愛國激情,不畏強暴,前仆後繼,奮起反抗,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抗日鬥爭,先後犧牲逾65萬人。1937年至1945年全民族抗戰中,有超過5萬名臺灣愛國志士奔赴祖國大陸投身抗日。
堅守文化傳承
南京東路、杭州南路、重慶北路、漢口街……漫步臺北街頭,很多人會發現這里的道路很多都以大陸的省市名稱命名,倣佛一天之內就可以走遍“大江南北”,讓人既熟悉又親切。
然而,這些看似再正常不過的道路名稱,在日據時期卻屬于禁忌。臺灣統一聯盟黨主席王永向記者介紹,當時,日本殖民當局推行奴化教育,嚴禁臺灣民眾學習和使用漢語,不能取中國名,只能取日本名。臺灣街巷也不能取中國地名,要依照“町目番”的日本方式命名。就連孔廟也被拆除或改建為日本神社,百姓家里的祖先牌位都被強制收走集中燒毀。
但“皇民化”運動泯滅不了臺灣民眾心中的中華民族信仰和中華文化基因。例如臺胞被迫改日姓,有姓陳的臺胞就改姓為“潁川”,“潁川”在河南許昌一帶,是“陳”姓的發祥地,所以“潁川”還是姓陳。原來姓“呂”的臺胞,改姓為“宮中”,因為“宮中”依然是“呂”。還有像傳統信俗的雕像或祖先牌位,臺灣老百姓就把他們藏在家中的地下室或箱子里,以此躲避日本警察的檢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聽聞這一消息後,不少臺胞把先前藏著的祖先牌位擺出來祭拜,還有的人朝祖國大陸的方向,點上香火祭告祖宗,日本殖民當局強迫祭拜的所謂“天照大神”被丟棄在一旁。
1946年農歷三月二十三,臺灣光復後的第一個媽祖誕辰日,彰化鹿港天後宮組織了規模空前的進香團,專程渡海到福建湄洲祖廟謁祖,舉辦割火儀式。也是在這一年,“臺灣光復致敬團”前往陜西拜謁黃帝陵,途中遇大雨阻隔未能抵達,改在陜西耀縣遙祭。
1947年,臺北街道依照中國地圖的省市地理分布重新命名,例如寧夏路、太原路等在當時臺北城的西北方,遼寧街、長春路、吉林路在東北方,武昌街在中心城區。同時,忠孝、仁愛、信義等深具中華傳統文化意涵的詞語,也成為了臺北主要街道的名稱。
銘記歷史意義
集會、座談會、紀念展、音樂會……近期,兩岸同胞通過各種不同形式,隆重紀念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80周年。然而,民進黨當局卻刻意淡化、否認臺灣光復的歷史意義,歪曲抗戰歷史,甚至粉飾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這樣的言行引起島內輿論的撻伐與警惕。
“我的哥哥正是在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那年出生,父親特地取名‘武靜’,寓意‘武力平靜’,象徵臺灣重返中國人懷抱。”中國國民黨前秘書長李乾龍說,14年浴血奮戰,中國人付出巨大代價,這些傷痛不容抹滅。正是全體中華兒女齊心協力贏得抗戰勝利,臺灣才能得以光復,這段歷史對臺灣人意義重大,必須永遠銘記。
“近年來,民進黨當局為了‘倚外謀獨’,竟然扭曲歷史,美化日本殖民統治,抹殺兩岸同胞共同抗日事跡,這不但是對先人的褻瀆,也是對臺灣人民的侮辱。”夏潮聯合會會長陳福裕表示,臺灣曾在民族衰敗中被迫割讓,飽嘗異族統治的痛苦。如今,臺灣同胞應該團結起來,決不允許任何勢力用任何方式再將臺灣從祖國分裂出去。
《觀察》雜志發行人紀欣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從法理角度看,《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清楚表明臺灣的主權歸屬,足證其法律效力。如今民進黨卻配合美方人士炒作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還有政客聲稱“臺灣沒有光復節”,完全無視歷史事實和國際法理。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熱愛和平的民族,‘臺獨’分裂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臺獨’分子絕不會有任何所謂前途。”在今年9月于北京舉行的2025年臺胞社團論壇座談會上,大高雄里長交流協會總幹事黃愈豐向臺灣鄉親發出呼吁,“讓我們做地地道道的臺灣人和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