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兩岸家書》新書發布會暨“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活動在京舉行

2025-09-23 13:42: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23日上午,《兩岸家書》新書發布會暨“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活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北京9月23日訊(記者 鐘廣勝 李銳)23日上午,《兩岸家書》新書發布會暨“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活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等兩岸嘉賓出席,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黨委書記陳璇主持。

  解碼兩岸“紙短情長”的歷史密碼

  《兩岸家書》由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組織編寫,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入選中宣部2024年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選題、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該書依托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館藏的兩岸家書以及相關文獻,從數千封跨越17世紀至21世紀20年代的家書資料中,精選22個故事,按歷史脈絡分為“篳路藍縷(1895年前)”“春愁難遣(1895—1945年)”“雲程發軔(1945—1949年)”“咫尺天涯(1949—1987年)”“血濃于水(1987年以後)”五個階段,呈現兩岸同胞在歷史洪流中的命運交織,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佐證,也是推進兩岸心靈契合的“黏合劑”。

  新書發布環節,海峽出版發行集團董事長黃葦洲介紹了《兩岸家書》出版情況,強調了其在研究兩岸關係、傳承中華文化方面的重要價值;中國人民大學家書博物館副館長張丁表示,該書通過“家書”這一獨特形式,生動記錄了兩岸同胞之間的深情厚誼與家國情懷,展現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的毅力和誠摯的家國情感,為學術界研究兩岸關係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搭建文化共享橋梁

  為讓兩岸家書研究惠及更多群體,儀式設置贈書環節。4家主辦單位共同向臺灣研究會、臺盟北京市委、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臺灣會館等單位代表贈予《兩岸家書》。期盼通過書籍傳播,讓更多人感知兩岸同根同源的文化基因。

  活動現場,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和福建師范大學共同簽訂“兩岸家書研究”合作協議,成立“兩岸家書研究中心”。未來,將通過開展家書文獻搶救性整理、學術研究、數字資源開發、成果共創及兩岸學術交流等,進一步挖掘兩岸家書的歷史價值與時代意義,為促進兩岸文化融合發展提供支撐。

  家書里的兩岸記憶與時代回響

  在“兩岸家書故事分享”環節,北京臺聯開展的在京臺胞家書徵集活動中的2名應徵者——臺籍老兵鄭堅的兒子徐波和時任臺灣省旅平同鄉會執行委員、會長梁永祿的外孫張寧,現場講述了“兩岸直接通郵”“臺灣光復初期文化重建”的故事。《兩岸家書》編委成員張筱則分享了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近年來徵集、保護、研究兩岸家書的生動實踐。

  與新書發布同步展出的還有“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該活動以“實物+展板+口述”的創新展陳形式,立體呈現兩岸家書背後的歷史溫度與文化脈絡。展覽現場,還邀請了《兩岸家書》書中主人公的後人汪春源曾孫汪舟、林正亨兒子林義旻、李蘭鳳兒子范植明到場,通過“後人講家書”的獨特視角,為觀眾揭開歷史背後的情感細節。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自2019年開啟“兩岸家書”搶救性徵集研究與闡釋利用。現有館藏兩岸家書4000余件,涵蓋臺、港、澳、閩、粵等28個省份,時間跨度為1913年至2023年。

  “雁字回時——兩岸家書特展”將在北京臺灣會館持續展出,展出時間為2025年9月23日至2025年9月30日。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指導,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海峽出版發行集團共同主辦,北京臺灣會館、福建人民出版社協辦。活動旨在以“家書”為媒介,通過新書推介、故事分享、協議簽訂、展覽展示等,串聯起兩岸跨越數百年的親情記憶與文化交融,展現和講述兩岸家書背後的故事,增進兩岸同胞情感交流,促進心靈契合。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