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36家臺企亮相服貿會 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2025-09-11 13:0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北京9月11日電 題:36家臺企亮相服貿會 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作者 黃欣欣
  佩戴智能眼鏡邊騎行邊拍照、抬起雙臂接受智能體的骨骼檢查、把2D照片放進元宇宙相框生成3D照片……正在北京舉行的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下稱“服貿會”)上,連續第五年亮相的臺灣形象展吸引著參觀者前來體驗。
  今年臺灣形象展以“服務融合發展,共享民族未來”為主題,來自科技服務、健康衛生服務、金融服務、供應鏈及商務服務四大行業的36家臺灣企業展出實物展品二百余種。
  北京臺資企業協會秘書長施心木介紹,本次展區設計以展開的畫卷為靈感,融入閩南紅磚紋和臺灣少數民族元素,寓意兩岸一衣帶水、一脈相承。
  從金融領域跨界生物科技的臺北姑娘吳宜蓁,此次帶著美亞生物科技集團的化妝品參展。2006年,在臺灣工作的她面臨外調。在迪拜與上海間,她選擇了後者。“祖父籍貫杭州,外公外婆來自南京,我很喜歡上海。”吳宜蓁說,在上海積累數年金融行業經驗後,她在2012年來到北京成立美亞生物科技集團,並于2022年收購北京科學城日化有限公司,推動生物高科技與美麗健康產業深度融合。
  “疫情後全球經濟環境波動,大陸市場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向上趨勢。我們對在大陸發展始終充滿信心。”吳宜蓁介紹,今年公司業績呈上升態勢,她也常回臺灣分享創業經歷,希望讓更多臺灣同胞看到臺灣企業家在大陸從零到一的成長可能。
  與吳宜蓁的創業故事不同,英業達集團是深耕大陸市場多年的跨國企業代表。在該集團展臺前,一位參展者正面對電子屏幕抬起雙臂、轉圈,完成幾個簡單動作後,一份AI骨骼檢測診斷報告即刻生成。
  英業達集團1975年在臺灣成立,早期生產計算器、電話機、傳真機,如今在雲計算、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有布局。
  英業達集團(北京)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協理孔慶成介紹,目前英業達在大陸的分公司遍及北京、天津、重慶等地,在上海、重慶、南京都有生產基地。“大陸市場對我們而言必不可少。”孔慶成說,早期企業依托大陸市場發展筆記本電腦業務,如今大陸互聯網、人工智能產業飛速發展帶來新機遇,“2024年公司營業額大幅增長,離不開大陸大型科技企業對算力和智能設備需求的提升。”
  在全國臺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副會長陳世偉看來,臺灣企業在精密儀器、農產品加工、文創等領域具備競爭力,而大陸在人工智能等方面落地成效顯著,“現在不少臺灣企業不再局限于獨資經營,而是選擇與大陸企業以合作模式開展生產。”他還提到,如今大陸為來就業、學習、創業的臺灣青年提供完善的配套支持,吸引著更多臺灣青年來大陸追逐夢想。
  服貿會上,除了臺商臺企,還有為兩岸經貿交流牽線搭橋的兩岸科技創新中心。該中心旨在打造面向兩岸科技企業的創新融合發展綜合服務平臺,推動京臺科技合作與兩岸優勢產業對接。在該中心的展區內,AR眼鏡、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科技產品集中亮相。
  “北京至毅科技有限公司是首家落地中心的臺企,這家光刻膠企業通過我們的平臺成功對接全球半導體顯示產品龍頭企業京東方。”該中心運營負責人汪浩介紹,目前至毅科技已計劃在北京打造自主化量子點光刻膠量產研發實驗室,“有了合作研發平臺和訂單支持,臺企在大陸開展業務會更順暢。”
  汪浩認為,臺灣企業在精密儀器、集成電路等領域工藝精湛,臺胞的鑽研精神與工匠精神值得學習,而大陸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與完整的產業鏈生態,“兩岸產業各有所長,未來在服務貿易領域還有巨大的融合發展空間。”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