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
——2025第三屆“數字賦能 樂動青春”青連兩岸交流營見聞
24日,閩清縣梅溪鎮樟洋村下起綿綿春雨,氣溫驟降。
在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閩清站的老厝裏,火熱的氛圍與天氣形成鮮明的對比。“大家可以想一個舞蹈動作,用來表現自己的名字,輪流介紹自己。”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陳慧琳引導現場的兩岸大學生,用舞蹈的方式認識彼此。
隨後,一旁的小助手,同樣來自福建師範大學的臺灣學生謝宗佑拿出了提前準備好的小道具——在田埂邊折下的花枝和地上的落葉,“我們可以拿著它們跟隨老師一起舞動,感受大自然的能量,通過這樣的方式舒緩情緒、釋放壓力”。
很快,本就年齡相倣的年輕大學生們打成了一片。帶來此次兩岸青年舞動療愈團體輔導的,正是“舞鼓豐登”青少年舞動療愈項目的創始人陳慧琳。她向記者介紹,這是一個兩岸青年共創項目,主要是創新性地以舞動療愈疏導青少年尤其是鄉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有10多名臺灣同學加入我們這個志願團隊。在日常活動中,他們對孩子們的耐心、細心以及對現場氛圍的把控,都讓整體活動增色不少。”陳慧琳説。
當日,由共青團福州市委、閩清縣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5第三屆“數字賦能 樂動青春”青連兩岸交流營活動在樟洋村舉行。活動以“‘奮勇爭先 青春先行’兩岸青年聯合創新行動”為主題,邀請了100余名兩岸師生、企業代表共同參與。活動通過“DeepSeek村長”農文旅實操成果展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藝術展等形式,共同研討並推進兩岸青年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
活動中,來自兩岸不同高校的大學生們進行了項目路演。福建農林大學的學子們帶來了“青欖金萃”複合益生菌橄欖飲料項目,助力閩清橄欖産業的優化升級;華僑大學的“星語音夢”孤獨症兒童音樂療愈項目,用音樂為孤獨症兒童帶去希望和夢想;福建醫科大學的“微笑快車”口腔治療公益服務項目,通過移動醫療車為偏遠山村的老人小孩帶去健康口腔的理念和診療……
“鄉村是兩岸青年追夢、築夢、圓夢的大舞臺,期待通過這樣的活動,搭建兩岸青年交流合作的平臺,引導兩岸青年關注鄉村發展機遇,同時吸引兩岸青年人才紮根鄉村、創業項目落地鄉村,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共青團福州市委相關負責人説。
兩天的交流營活動在兩岸青年們的相識相知中落下帷幕。來自華僑大學的臺灣學生顧大衛學習的是物聯網工程專業,在此次活動中被聘為首批“DeepSeek村長”之一,通過培訓後將在未來進駐閩清試點村莊助力農村的智慧化發展。
“雖然活動短暫,但我收穫頗豐。我希望大家都能為理想而拼搏,一起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力量。”顧大衛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