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兩岸學者在京共話兩岸關係:統一大勢不可阻擋!
4月23日,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舉辦“兩岸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台灣網記者 張亞靜 攝)
台灣網北京4月25日訊(記者 張亞靜)“賴清德是在困獸猶鬥”,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23日表示,賴清德上臺不到一年時間,“臺獨”分裂的本性得到充分暴露。賴清德“臺獨”分裂舉動愈演愈烈,大陸對“臺獨”進行的反制沒有停止,大陸全方位反制的能力、促統的決心和信心都越來越強。
4月23日,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舉辦“兩岸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兩岸120余位專家學者圍繞臺灣問題外部環境新變化、島內政局新動態和兩岸關係新形勢,展開熱烈研討。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副教授劉性仁表示,臺灣在美國加高關稅的過程中受害頗深,未來臺灣面臨的可能更多是半導體、晶片等談判。此外,還會引發臺灣內部的分裂,並致使很多臺灣民眾失業。
上海臺灣研究所所長倪永傑説,在內外環境變化的擠壓之下,民進黨當局開始陷入由“交流焦慮”“統一焦慮”“執政焦慮”“戰爭焦慮”“發展焦慮”“價值焦慮”等組成的多重焦慮之中,左支右拙、上躥下跳,製造“綠色恐怖”、升高兩岸對立,阻撓兩岸交流,威脅打壓在野政黨,導致島內政局亂象叢生。這顯然是民進黨當局深切感受到了統一大勢的巨大壓力,在做垂死掙扎。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周志懷指出,賴清德上臺後強打“抗中牌”“仇中牌”,在島內製造“寒蟬效應”,企圖限制兩岸交流和人員往來,謀求兩岸“脫鉤斷鏈”,甚至把大陸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其將臺灣推向戰爭深淵的司馬昭之心已昭然若揭。如果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立場,臺海局勢走向會離戰爭越來越近,“臺獨工作者”及其追隨者必將隨之陪葬。
面對當前緊張複雜的臺海局勢,倪永傑提出“等”“穩”“智”“融”和“軍”五個字。他認為,要努力推動兩岸的智交流、高品質交流,推動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林信雄認為,融合是一個持續演進與發展的過程,而推動經濟融合發展是兩岸融合發展的核心內涵,是實現兩岸融合發展的重要支柱與基礎,也是推進兩岸關係實現和平發展的關鍵命題。
與會專家學者普遍認為,大陸正在飛速發展,實力日益強大,反制“臺獨”、推進統一的方式和手段越來越豐富。無論民進黨當局耍什麼花樣,其“綠色恐怖”手段有多狠,都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更擋不住祖國必然統一的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