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眼中的鐵路風景(新時代畫卷)

2025-02-21 09:3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把雪具租賃店開到火車站

  我從事雪具租賃生意已經6年了。以前店開在縣城裏,2022年北京冬奧會後,冰雪運動逐步走向大眾,來崇禮滑雪的人也越來越多。2024年,我相中太子城火車站穩定的客流,就把雪具租賃店開到了火車站裏。

  幹雪具生意,又是在火車站,自然關注旅客數據。我了解到,這個滑雪季從去年11月7日開始,到今年2月6日,太子城站累計到達旅客超過8萬人次。特別是春運啟動以來,太子城站累計到達旅客近3萬人次,同比增長了兩成多!

  年輕人熱愛滑雪,小孩子們也喜歡。最近,許多家長帶孩子來崇禮體驗、學習滑雪。店裏生意日益紅火,我也很開心。

  ——火車站內雪具租賃店經營者 王建珍

  坐在車上看“迷宮”

  “太壯觀了,像迷宮一樣!”我在貴陽環線S5318次列車上,偶然間,聽到前排的小朋友這樣説。窗外,正是貴州貴陽北京西路上的黔春立交橋。這座橋共有5層立體交叉、11條匝道、8個出入口,最大垂直落差為55米。

  曾經,群山環繞的貴州交通不便。如今,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縱橫交錯,農村公路通村達戶,通航機場和內河航運也讓貴州與外界的聯繫更加密切。

  交通基礎設施的飛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出行更加便捷,物流更加暢通,貴州的特色産品走向全國,也讓更多的人走進貴州,領略這片土地的美麗與魅力。

  動車繼續前行,窗外的景色不斷變換,但黔春立交橋的壯觀景象以及小朋友們的驚嘆聲,卻一直留在我的腦海中。這不僅是我回家途中的一段小插曲,更是貴州發展變遷的一個生動縮影。

  ——S5318次列車旅客 龍建睿

  舌尖上的旅程

  登上從昆明開往上海南的K80次列車,眼前是雪柳、玫瑰、蝴蝶洋牡丹等十幾種鮮花。原來,這是鮮花主題“福氣列車”,寓意著一路生花、滿是美好。

  這還是一條“美食專線”。廚師在餐車精心製作鮮花版過橋米線,還向顧客贈送新鮮的鮮花餅和玫瑰花飲。

  回想這些年,列車餐飲服務不斷升級。過去坐火車,總是自己準備泡麵、火腿腸“兩件套”。如今可以手機下單,預訂或實時配送,既能點沿途火車站的外賣,也能吃到列車供應的熱氣騰騰的盒飯套餐。

  列車餐食早已不再只是填飽肚子,曾經只求吃得飽,現在追求吃得好。

  ——小紅書用戶 犀牛

  一元“小慢車” 林區便民車

  冬季的小興安嶺,室外溫度低至零下30攝氏度。我坐上熟悉的6272次列車,從黑龍江佳木斯回伊春烏伊嶺鎮。

  這趟列車已經在大山裏運作了60多年,不僅我爺爺坐過,我爸爸坐過,我也在坐。小時候,我坐著它上學;長大後,我坐著它進城,去大城市工作。放假的時候,我背上山貨,陪著爺爺奶奶坐著它進城趕集。它已經成為我們林區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時至今日,雖然林區的交通日益發達,但當冬季大雪封路,6272次列車依舊是林區唯一的交通線。

  6272次列車,一路上經停的大多是小站,甚至還有連站臺都沒有的乘降所。一聲汽笛,我們就知道火車要進站了,就跑到乘降所等車。運作這麼多年,6272次列車從燃煤車升級成了空調車,但票價依舊不變,站站間票價只要1元錢。這些年,車上還設置了山貨存放處、車廂“讀書角”,火車就像我們移動的家一樣溫暖。

  ——6272次列車旅客 侯繼堯

  慢車上的從容旅途

  今年春節,我乘坐K4819次列車,從北京西站去往重慶西站。

  在火車上,我遇到了來自寶島臺灣的張忠榮,他帶著愛人和3個兒子前往重慶,到愛人的老家過年。

  張忠榮説,1995年他來大陸時,春運車票一票難求;好不容易買到票上車了,車廂內也很擁擠。

  今時不同往日,火車票好買多了,手機購票平臺可以直接買票,車廂內秩序也好了很多。

  張忠榮説,交通日新月異,但慢火車依舊散發著獨特魅力。它尤其適闔家長帶著孩子,悠然領略山川湖海、城鎮鄉村。這趟列車上,車廂乾淨整潔,人們或是愜意分享美食,或是欣賞窗外祖國河山不斷切換的景色,整個車廂內洋溢著溫馨、和諧的氛圍。

  ——微博網友 食遊工人—Ideal

  別樣安吉美如畫

  我是浙江安吉人,乘坐G7500次列車,從杭州東站出發回家。當列車快到安吉時,窗外出現一片水域,只見一排排藍色的光伏發電板立於水中,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查看定位得知,這裡是安吉梅溪鎮草蕩水庫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通過售電增加當地集體經營收入,提高村民生活品質。

  車窗外,青山連綿起伏,樹木鬱鬱蔥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安吉走出:余村村從“賣石頭”到“賣風景”;過去沒産業的魯家村,如今家庭農場星羅棋佈,小火車穿梭其中,串起鄉村好風景,村民吃上“旅遊飯”;偏遠山村夏陽村“逆襲”,生態營地成網紅打卡地……綠色是安吉的底色,生態本身就是經濟。

  越來越多安吉人選擇回到家鄉,逐夢、圓夢。列車緩緩駛入車站,我可愛的家鄉正煥發著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帶給我無限希望。

  ——微博網友 安吉陳小誠

  跨省上班也方便

  我在江西南昌上班,妻子和小孩住在福建三明丈母娘家。幾乎每週,我都會跨省通勤,回家陪伴妻兒。

  上站臺大多是日出時分。一輪新日,在林立的高樓後冉冉升起,將站臺映照得有時紅彤彤,有時金燦燦,我總是忍不住掏出手機拍幾張。回家之路,也從這一刻溫暖啟程。

  跨省通勤,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13年,向莆鐵路開通之前,從南昌到三明要12個小時,要想快一點,需要倒兩次車,那時覺得離家特別遠,一年也就回幾次。

  現在,從南昌西站去三明北站,高鐵只要兩個半小時,跨省通勤變得更輕鬆容易。路上,我遇到很多像我這樣通勤的人,有的是福建企業到江西辦廠,因公司業務拓展,選擇了異地工作崗位,有的是在兩省都有合作客戶,需要經常往返溝通。便捷的交通,擴大了“經濟圈”“生活圈”,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微博網友 丁 波

  忙碌的身影真美

  春節回家團圓,這是每個中國人一年中最期待的一件事,每到這時,歸家的腳步總是匆匆。

  這是我乘坐D1980次列車,從成都東站到達西安北站後拍攝的照片。臨近半夜,旅客們大多離開,只有工作人員的身影。他們會在最後一位旅客下車後,對車內設施設備進行巡檢。

  在這個春運裏,他們用自己的晚歸,讓更多人儘早團圓。旅途的風景很美,而他們的身影是風景中最美的瞬間。

  ——D1980次列車旅客 賈智煒

  自1月14日啟動的今年春運,鐵路客運量有望突破5.1億人次。便捷春運路,承載著團聚的喜悅,也刻錄下奮進的昂揚。

  春運首日起,由中央宣傳部文明創建局、中央網信辦網路傳播局、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聯合舉辦的“我的鐵路風景”主題宣傳活動,在31個主要鐵路客運車站同步啟動。春運期間,網友或拍下窗外的風景、或記錄同行的旅客、或定格站臺的一瞬,留下一幅幅美好畫面,也講述一個個動人故事。本報從中選取精彩圖文,與讀者共用旅途的風景。

  ——編 者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