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踐行法治信仰 深懷為民之心——記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民進中央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沈騰

2025-02-12 15:43:00
來源:《人民政協報》
字號

沈騰(右)在北京市總工會“勞模律師諮詢專線”為群眾解答法律問題

  人物介紹

  沈騰:北京市政協委員,民進中央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民進北京市海澱區委會副主委,北京市涉臺港澳法律事務研究會會長,北京市帥和律師事務所主任

  作為一名律師,他堅守法治初心,法庭之上“引法據典”寸步不讓,20餘年深耕法律領域,投身法律服務,助公平正義遍及四方。

  作為一名民主黨派成員,他牢記使命、雙崗建功,紮實履職盡責,深入調研為民發聲、替民解難,始終胸懷“國之大者”。

  全力以赴 堅守律師職責

  1月10日,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沈騰榮獲“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稱號,並作為代表上臺領獎。

  據了解,在本次表彰的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100人中,按照領域分,律師界共2人;按地域分,北京市2人。沈騰不僅是北京市也是全國律師界獲此殊榮的2人之一。手握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沈騰感到格外振奮,“獲得這一稱號,于我而言,是對過往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承載著對未來工作的一份厚重的責任。”

  從業20餘年,作為一名律師,沈騰辦理過的案件不勝枚舉,其中不乏一些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疑難熱點案件。由他援助承辦的“槍下留人”10歲女童救父案,是死刑復核權收歸最高人民法院後,首例由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程式撤銷死刑的案件,該案件推動了河南省高院第一個死刑案件“陪審團制度”的建立,也推動了最高人民法院和一些法學家針對死刑復核階段律師介入制度的調研立法過程。

  “維護法律尊嚴,愛護每個生命,法律尋求的是和諧。”本著深具人文情懷的社會責任感和以公平公正為使命的法律精神,沈騰憑藉深厚的法律知識積累,在刑事辯護等領域持續開拓探索。

  臺灣人士電信詐騙案是令沈騰畢生難忘的故事之一。

  2017年,在肯亞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中,中國從肯亞成功引渡30多名詐騙嫌疑人,沈騰受託為該案一名臺灣省籍被告人辯護。

  沈騰意識到,這起案件遠遠超越了普通法律事件的範疇,背後有著更深遠的政治意義。當了解到涉案當事人深陷貧困,生活窘迫,他沒有絲毫猶豫,決定義務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援助,並自費差旅,奔赴臺灣。

  7月的臺灣,酷熱難耐。一下飛機,沈騰就一心撲在調查取證工作上,仔細地收集各類證據,耐心地會見嫌疑人家屬,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力求全面了解案情。

  沈騰明白,這起案件社會關注度高、影響大,辯護詞必須做到萬無一失,每一個用詞都需反覆斟酌。最終,沈騰在案件中展現的高度敬業和專業素養,贏得了兩岸法律界人士的廣泛認可。

  從臺灣人士電信詐騙案、北大學生殺人案到佘祥林殺妻案等,面對複雜案件,沈騰信奉的理念只有一個——全力以赴。他的努力也被很多人看在眼裏,此時的沈騰,也將目光瞄準涉臺法律事務,為促進兩岸法律實踐與實務交流而不斷努力著,開拓他在法律事業中的另一方疆場。

  以法為橋 深化兩岸法律交流

  2014年,在相關部門的有力支援下,沈騰牽頭成立了大陸首家涉臺法律機構——北京市涉臺法律事務研究會(現稱北京市臺港澳法律事務研究會)。“以法治交流作為橋梁,增進兩岸人民的互信與合作,更好維護兩岸同胞共同福祉。”這是沈騰的初心,也源於他在律師生涯中曾遇到的一件棘手事兒——有一次,一位臺商在北京意外離世,可他的妻子兒女分別遠在我國臺灣地區和大洋彼岸的美國。雖然這位臺商去世了,但這位臺商生前的遺産和債權債務情況如何?銀行有沒有存款,存款存在哪個銀行?等等,一系列疑問都讓本案變得很棘手。通過對這位臺商各種情況進行抽絲剝繭,最後多方認為該臺商債務或許不多,但財産應該較為豐厚。

  對於這位臺商的意外離世,北京市臺辦高度重視,委派沈騰為其家屬提供義務法律諮詢。然而,由於家屬們長期生活在我國臺灣地區和美國,對於中國大陸司法程式全然陌生,沈騰給出的每條解答,都被投以半信半疑的目光。為了讓他們能聽得更明白,沈騰找來了大量臺灣地區和美國的類似案例以作解釋,這招似乎起了作用,家屬也慢慢開始理解。

  可麻煩遠不止這些,臺商的親戚一下涌現出十多口人,每個人都把一肚子問題拋向了沈騰。“一個問題常常要講上半天。”被圍在中間的沈騰,一刻不停地解答著,就這樣從天亮談到了天黑。好在最後,大家都得到了滿意的答案,沈騰也主動提出義務幫助他們辦理後續事宜。

  在這之後,這位臺商的家屬仍選擇了有留美經歷的另一位大陸律師來操辦後續事項。面對大陸的司法程式,這位更具“美國經驗”的大陸律師卻表現出了明顯的“水土不服”。

  這件事也讓沈騰想不通,“信任大陸的法律與司法流程,真有那麼難嗎?”由此,一定要推動兩岸法治交流合作的想法開始在沈騰的心裏燃燒。

  此後,經過不斷努力和探索,在有關各方支援下,由沈騰牽頭的北京市涉臺港澳法律事務研究會正式成立。

  該研究會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構建起六大重要涉臺交流工作機制:兩岸青年融合發展機制、兩岸青年法律法學學者交流機制、京臺兩地應急法律服務交流機制、兩岸律師交流機制、參政議政和政府服務機制、學術交流機制。

  同時,該研究會圍繞涉臺法律研究工作,聚焦大陸臺胞權益保護、臺商在京投資政策環境、港澳臺同胞在京待遇等課題開展調查研究,撰寫北京市涉臺法治建設年度報告等,為北京市法治建設提供數據參考並提出建議。圍繞兩岸法律實務交流,舉辦了兩岸關係研究學術座談會、兩岸青年法律學者學術研討會、京臺法律實務專業研討會等,與臺灣地區相關法律機構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的交流合作活動。這期間,沈騰先後出資280多萬元,為促進兩岸交流做了50多件實事……

  “投身涉臺法律事務的這些年,難忘的事太多。”沈騰感慨道,“加強兩岸在法律實務上的對話,需要更具體、務實地推進。這要求我們跨越文化差異、司法制度分歧等障礙,深化兩岸交流,建立起互信的基礎。”

  雙崗建功 法治情懷映初心

  回憶起2000年加入民進,沈騰説,“當時,我和一位我十分崇拜的大姐聊天,得知她是民進會員。她跟我講了不少民進的革命會史,還有那些了不起的民進先賢,一下就激起了我的興趣,讓我滿心崇敬。”後來,沈騰寫了入會申請,經過組織長時間考察,他最終成為了民進的一員。

  2018年,民進中央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陶凱元率隊就“制定國家司法救助法”開展調研,作為民進中央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的沈騰隨行參加。

  在調研過程中,有兩個場景深深烙印在沈騰心底。“我見到了一名為救山火而致殘的英雄。他的屋子破舊簡陋,當我走進房間,看到他躺在床上,面容憔悴。為了保護山林,他奮不顧身地衝進火海,卻落下了終身殘疾。儘管司法救助和社會救助已經給了他很多,但面對高昂的後續醫療費用,依舊是杯水車薪。”

  “還有一位因被犯罪分子傷害致殘的受害人。他的生活也陷入了巨大的困境。”看著他們,沈騰的內心深受觸動,“身為調研人員,我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改變這樣的現狀,需要法治力量的支援。”

  回京後,沈騰鄭重地接下了起草國家司法救助法草案的課題,歷時半年,由他參與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救助法(草案)》的建議成功交卷。

  不僅是民進會員,還是北京市政協委員,沈騰還有其他社會職務,在多重身份下,他立足自身法律專業,一直關注社情民意,積極為民發聲、替民解難。多年來,他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全國政協等有關部門報送了30余篇社情民意資訊。其中,13篇資訊受到中共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

  為了能夠順應時代發展,作為政協委員,沈騰的提案也保持與時俱進。2023年,沈騰關注到“直播帶貨”領域亂象頻出。通過多方調研,他提出有關“直播帶貨虛假宣傳”方面的建議,還被確定為北京市政協“每月一題”的重點議題。

  一直以來,沈騰還關注著“服刑人員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成長,他連續16年義務為“北京太陽村”做了大量法律服務工作,併發動200多名律師,成立北京慈善義工法律專業委員會。

  新的一年,在民進中央的支援下,沈騰將聚焦“完善和創新數字社會治理的法治保障”課題並已投入到了新一輪的工作中。

  “當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社會結構與人們生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數字經濟、共用經濟等新業態蓬勃興起,新社會關係與矛盾也隨之涌現。同時,網路空間擴張帶來網路詐騙、資訊侵權等新問題。然而,現行法治體系在應對這些變化時顯得力不從心,部分法律法規存在空白或滯後現象,亟待完善和創新。”沈騰表示,社會治理高效開展,離不開堅實的法治保障。“深入調研完善和創新數字社會治理的法治保障問題,對營造安全穩定的社會治理環境意義重大。”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相信法律的力量,是沈騰作為民主法治建設親歷者心中最溫暖的光,榮獲“全國法學會系統先進個人”稱號,也更堅定了他繼續前行的決心,“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能感受到法律的力量,我想就是有意義的。”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