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胞何春寰:湯顯祖“世外桃源”的守歲者

2025-02-04 14: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社麗水2月1日電 題:臺胞何春寰:湯顯祖“世外桃源”的守歲者

  作者 曹丹

  2月1日清晨,浙江麗水遂昌縣獨山村空氣清新。臺胞何春寰從自家小屋出發,沿著村內道路,向村頭的大樟樹不疾不徐地走去。這是她日常散步的路線之一。

  站在樟樹下,獨山村的全貌逐漸清晰起來:遠處的烏溪江,如一條靈動的玉帶蜿蜒而過;錯落有致的古民居,黑色的瓦片與白色的墻壁相互映襯,宛如仙境中的瓊樓玉宇。

  “只有親眼所見,才能真正明白,為什麼400多年前湯顯祖在遂昌當縣令時,稱這裡為仙境。”何春寰説。

  今年64歲的何春寰,大半生與歷史文化緊密相連。2008年,她出任臺北故宮博物院文創運營部門總經理,任職期間推出上千種文創商品。後來,何春寰決定搬到杭州,在西湖畔一住就是十餘年。5年前,她開始擔任中國美術學院藝術教育與管理學院客座教授。

  何春寰與獨山村的緣分,始於2019年。當她踏入這座古村,書中的歷史仿佛鮮活地“站”在她面前,“這就是一座生態博物館,這裡有自明代時期就佇立在村口的隆慶石牌坊、從宋代流傳至今的《葉氏族譜》,還有湯顯祖與好友遊覽後留下的詩句等,都是學校最好的教具”。

  獨山村“隱匿”在浙西南群山之中,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據傳,南宋孝宗年間,尚書左丞葉夢得的曾孫葉巒,因見此地山清水秀、風光旖旎,便舉家遷居至此,世代繁衍。

  “來到這裡,就像打開了通往宋韻文化和明清時期的‘任意門’。”何春寰説。

  農曆正月初三,200多位葉氏宗親回到獨山村祭祖。何春寰主動擔任文化講解員,向大家介紹獨山村,“這些保存完好的舊寨墻、隆慶石牌坊,以及眾多明清時期的建築,都是歷史留給我們的文化線索”。

  自2022年起,何春寰帶領兩岸藝術專業學生,圍繞獨山的生態、文物、建築、未來等方面,通過講座、美育課件工作坊、在地藝術創作等形式,為獨山村留下兩岸青年共同創作的作品。

  “藝術其實是最好的交流媒介,我們鼓勵兩岸年輕人基於同源同種同文化的根基,自己去探尋共鳴點,找到共識。”何春寰説,“用他們的視角、喜好和方式來創作的藝術作品,是為下一代留下的一種文化印記。”

  截至目前,已有9所兩岸院校,86名學生來到獨山,創作了98組作品。

  春節前夕,何春寰早早地回到獨山村。趁著假期,她要按照“修舊如舊”的方式,儘快還原獨山村的舊貌,“我們還打算把村裏廢棄的小學改造成展覽館,展示兩岸年輕人的作品,借此訴説獨山村的故事”。

  “地靈者人必傑,後世必有人才出。”這是葉氏先祖搬遷至獨山村的原因。800多年後,何春寰看到了獨山村蘊含的無限文化能量。對她而言,通過挖掘梳理、教育傳承與研學交流,將傳統文化完好傳承,讓後世清晰了解當代人對過去的深刻理解,便是她身為文化守護者,對這片土地最深沉的敬意。(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