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臺青牙醫的“西”望之路:匠心書寫兩岸情
中新社西安1月19日電 題:臺青牙醫的“西”望之路:匠心書寫兩岸情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來到大陸開診所,除了提供醫療服務,我很在意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在治療中,要多給患者提供情緒價值。”蛇年春節前夕,臺青牙醫陳怡安忙碌依舊。
2024年12月,臺青陳怡安在西安的診所中進行工作。 中新社記者 張一辰 攝
雖為臺青,但37歲的陳怡安紮根大陸已有二十四載,2000年,因父母前往大陸工作,小學剛畢業的陳怡安亦隨家人跨過海峽來到廣東,並在此間度過了初中與高中的時光,隨後,他考入了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然而這裡卻並非陳怡安牙醫故事的起點。
“我的爺爺和伯父都是口腔醫生,我的父親從事義齒加工行業,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耳濡目染之下,‘傳承’二字在我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陳怡安表示,“當初與家人討論志願的時候,沒有過多猶豫就選擇了口腔醫學,在大學學習的過程中,我也逐漸感到,將來成為一名牙醫可以幫助到很多人,這也會讓我在心理上很有成就感。”
“學者非讀萬卷書,未可輕言醫。”學醫之路的漫長與艱辛,陳怡安感同身受,“我本科讀了5年,研究生又上了3年。”誠然,八年光陰,讓曾經青澀的少年成長為更加獨立、自信與成熟的青年,在錨定了人生方向的同時,他還收穫了屬於自己的一份甜蜜。
“她是成都人,與我是校友,我們的愛情故事比較平淡。”陳怡安笑言,“大學期間,很流行‘校內網(社交網路平臺,現已關閉)’,我和她初識于網路,在聊天過程中我們的愛好與興趣點都很契合,慢慢就走到了一起。”
對陳怡安而言,家,不僅是溫馨的港灣,更是事業的起點,2017年,他在成都開設了自己的第一家牙科診所,在當地逐漸站穩腳跟後,陳怡安將目光投向西北內陸。一年後,陳怡安的西安診所開門揖客。
“西安是西北重鎮,綜合人流量、營商環境、經濟體量等方面因素,我認為它的市場潛力較大。”陳怡安表示,成都與西安之間的高鐵交通非常方便,讓他能夠兼顧兩個診所的事務,並感受兩地不同的風土人情。“當初我住在成都時,在飲食方面並不習慣。來到西安後,我發現這裡的食物更適合我,無論是羊肉泡饃還是油潑面,都很對我口味。”
在陳怡安的診所,記者看到,環境的設計注重舒適性和專業性,營造出溫馨、乾淨、整潔的就診氛圍,併為兒童佈置了充滿童趣的診療室和候診區。在診所的一面墻上則貼滿了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合影。
古語有雲:醫者,仁術也,博愛之心也。多年行醫的過程中,陳怡安很注重與患者的互動,“信任感是可以通過多方面來建立的,我的一位患者在就診期間得知我的小孩與他的孩子年齡相倣,於是我們經常討論一些關於小孩培養的話題,並分享生活中的趣事,久而久之,醫生與患者逐漸成了朋友。”
“不是今天牙痛了才是病,其實很多病痛是長期累積所致,所以我們應該定期去維護與檢查口腔的健康狀況,這種健康意識培養的重要性甚至要排在治療之前。”陳怡安表達了自己對於這份職業的理解。
從廣東到四川再到陜西,在大陸的日子裏,陳怡安感受到此間經濟社會發展與變遷,他既是親歷者也是參與者。
“臺胞在大陸創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相關政策上的許多優惠措施,為我們規避掉很多經營之路上的挫折與風險。”陳怡安直言,“大陸的市場很大,臺灣年輕人在這裡努力打拼的同時,如何展現出自身的專業與特點,或成立足之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