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兩岸一家親,這條路他走了36年

2025-01-07 08:13:00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武夷山是世界烏龍茶和紅茶的發源地,與臺灣茶葉也有深厚的淵源。希望兩地以茶為媒,加強合作,共同傳揚中華優秀傳統茶文化。”近日,武夷山市在臺北舉辦“山盟海誓 寶島情深”武夷山(臺灣)文旅茶交流聯誼會,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理事長范增平在參加活動時説。

  從1988年開始,范增平30多年間往返大陸300余次,深入參訪大陸18個省市産茶區,在大陸20多個城市參加各類交流活動公開演講,推動並參與中華茶藝專業的設立和茶藝師認證考試製度的完成。這條推廣中國茶文化的道路,他一直在堅持,從未停下腳步。

  與茶結緣

  在20世紀80年代的臺北,有一個特別的茶館。茶館環境清幽,裏頭備著主人精心挑選的好茶。收銀臺前只有一個“良心箱”,店內不設服務員。喝完茶由顧客自己定價,將茶錢投入箱內即可。如果顧客覺得茶不好,甚至可以不付款。

  這個茶館的主人,就是范增平。這樁虧錢生意,他在臺北堅持了近10年。“當時臺灣茶産業興起,茶商的急功近利掩蓋了這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茶文化。我想用這樣的方式,讓人們靜下心來,去思考品茶背後的意義。”范增平説。

  和范增平相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茶癡。他與茶結下不解之緣,是在臺灣東吳大學讀書的時候。大學時,范增平對宗教、哲學十分感興趣,因禪宗的“吃茶去”公案得到啟示,開始鑽研茶文化。1979年,他師從臺灣茶文化大師林馥泉。為了學茶,他跑遍了臺灣各地的茶園,甚至住在茶農家裏體驗生活,不訂報紙、不看電視,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習茶文化中。

  茶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將它具象化、可操作,讓普通老百姓也能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是范增平經常思考的問題。他創造出“三段十八步”茶藝,使茶藝成為一門學科,並廣為流傳。

  準備茶具,等待水沸,溫壺賞茶,分茶品茗……茶葉的泡法、茶器的搭配、茶空間的氛圍,以及用什麼水最適合,怎麼樣把這個茶泡好,范增平下了很大功夫。“茶文化是無形的,茶藝是有形的,如果沒有茶藝的形式錶現,茶文化就無法呈現。茶藝是具有儀式感的品嘗方式,能把簡單的飲茶行為,變為一種美好的生活藝術享受。人們能在茶藝展示中品味茶的千姿百態,更能通過茶藝,了解、傳承和弘揚中國茶文化。”范增平説。

  推動交流

  年輕時的范增平就深知茶文化的“根”在大陸,要研究、推廣茶文化,必須到大陸去。

  1988年,已是臺灣中華茶文化學會秘書長的范增平,與其他10多個行業的代表組成“臺灣經濟文化探望團”來到北京,開啟了他以茶為媒,在海峽兩岸普及推廣茶文化的漫長旅程。30多年間,范增平深入訪問了大陸18個省市的主要産茶區,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公開演講,並表演茶藝,不遺餘力地推廣茶文化。

  在范增平看來,茶藝進入教育體制內,發展的空間才會廣闊。1997年底,范增平結識了北京外事職業高中的遲銘校長。二人一見如故,在如何將茶文化引入教育方面很快達成了共識。

  遲銘組織學校的師生利用課後時間學習,范增平以校為家,親自授課,1998年,北京外事職業高中在大陸首創中華茶葉禮儀專業。之後,大陸的許多大學、高職、中專紛紛開辦茶藝或茶文化的選修課程,茶藝專業也逐漸增加。

  為了規範茶藝專業的教學標準,教育部邀請北京外事職業高中編寫教材。在范增平的幫助下,第一部《茶藝概論》教材出版。同時,為了提高人才的專業素質,勞動部(現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一直推動先培訓後認證就業的職業資格證書。2001年4月,首批茶藝專業學員參加茶藝師技能培訓、考核,同年6月取得勞動部頒發的茶藝師資格證書。

  “從茶藝專業的設立到茶藝師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建立,遲校長與我都付出很多,但我們都覺得能在推動茶文化發展中貢獻綿薄之力很值得。”而范增平也在之後的20餘年間,在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武夷學院、福建農林大學等高校辦講座,擔任客座教授,舉辦豐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動,不斷推動兩岸茶界的交流合作。

  閩臺淵源

  在微信朋友圈寫茶藝日記,是范增平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或長或短,談的是品茶的感受,談的是對茶藝的感悟,更多談的是兩岸茶界的交流。

  福建作為與臺灣一水相連的大陸主要産茶區,是范增平走訪最多的省份,兩岸茶文化交流的大小活動也都能看到范增平的身影。范增平告訴記者,閩臺兩地的茶葉淵源可以追溯到300年前。臺灣歷史學家連橫所著的《臺灣通史》中記載:“嘉慶時(1796年—1820年),有柯朝者歸自福建,始以武彝之茶,植于魚坑,發育甚佳。既以茶子二斗播之,收成亦豐,遂互相傳植。”所言便是武夷山茶籽引入臺灣之事。

  而茶文化作為兩岸茶人的一條紐帶,推動著閩臺之間的文化交流與産業合作。“茶文化是茶産業發展的基礎,只有茶文化在海內外遠揚,茶産業才能持續發展。”范增平説,大陸在“三茶統籌”中,將茶文化放在首要位置,茶産業隨之實現高品質發展,十分有遠見。“早年間,臺灣在茶園管理、製作技藝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大陸學習的地方。現在反過來,在茶器具設計、包裝創新、茶文化賦能等方面,臺灣茶人需要向大陸取經。”

  一葉同根,一味同心。范增平説,正是兩岸同胞共同的願望與追求,推動著兩岸茶産業的融合發展。而中國茶文化要走向世界,同樣離不開兩岸攜手同行。“我期待兩岸同胞能有更多機會坐在一塊,共飲一壺茶,共敘兩岸情。”范增平説。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