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寫:祭奠民族英雄鄭成功

2024-08-26 09:12: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臺北8月24日電(記者王承昊)在臺灣臺南老城區內,有條“開山路”,因紀念“開山王”鄭成功而得名。供奉鄭成功的“福州式”廟宇——延平郡王祠,坐落於此。紅墻朱門、琉璃碧瓦,盡顯莊重典雅。

  24日清晨,臺灣各界百餘人聚集於此,一同紀念鄭成功誕辰400週年。

  9時30分,禮炮與鐘鼓齊鳴,祭典正式開始。在主祭官臺灣退役將領季麟連帶領下,儀式循“少牢”祭祀之禮進行,各界代表依次向鄭成功像上香、獻花、獻牲、獻酒、獻果。現場人群中,既有耄耋老人,也有稚氣孩童。

  隨後,司儀以古音誦讀祭文,除歌頌鄭成功開臺偉業外,還向現場民眾闡述延平王為後人傚法之處。祭典現場款款南音如絲如縷,更添思古幽情。

  鳴炮致敬後,季麟連致辭表示,今天的活動是為紀念鄭成功對臺灣、對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的卓越貢獻。他呼籲臺灣民眾要正確理解歷史,踵武前賢、繼往開來,用“正確的方式”愛臺灣。

  祭典結束後,人們沒有散去。大家依次在鄭成功像前跪拜致敬,並在建於1663年的延平郡王祠中,細閱有關鄭成功及後人與寶島臺灣的故事。

  講臺灣歷史,不得不提鄭成功。鄭成功是福建南安人,出生於1624年。1661年至1662年初,他揮師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臺灣,在臺灣興農商、墾荒地、修水利、建學校,被臺灣百姓尊稱為“開臺聖王”和“開山王”,且多以“國姓爺”稱之。

  “臺灣作為中國領土,曾被荷蘭霸佔,鄭成功從大陸渡海收復臺灣的壯舉應為我們長久紀念。”臺南市潮汕同鄉會係由鄭成功率領來臺的潮汕鄉親組成,建立已超360年,理事長李方木受訪表示,鄭成功在臺灣的歷史事實清清楚楚,絕不能忘。

  鄭成功是海峽兩岸共同的民族英雄,世代傳頌。祭典現場除“十二菜碗”“米山面山”“壽桃鮮果”等祭品外,香案上的祭酒格外搶眼。這瓶“思明酒”是廈門某酒廠得知臺灣同胞舉辦此次活動後,專為紀念鄭成功誕辰400週年定制的。

  在臺灣,供奉鄭成功的廟宇有百餘座,以“成功”“國姓”“延平”為名的地方遍及各縣市。然而,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當局費盡心機試圖轉變民眾對鄭成功的正確認知,企圖借各種手段,弱化或歪曲鄭成功對臺灣的貢獻。

  延平郡王祠旁的“鄭成功文物館”曾展陳説明臺灣與大陸的聯繫,並陳列有鄭成功、沈葆楨等先賢的文物。但不久前,這裡被重整為“臺南市立博物館”,鄭成功的故事和展陳被壓縮稀釋。

  臺灣鄭成功文化協會理事長鄭昭明指出,民進黨當局近年來“輕慢甚至忽視”鄭成功在歷史上的地位,極為失當。鄭成功功不可沒,希望臺灣民眾能樹立正確史觀,不被扭曲的歷史解讀誤導。

  開山路上,一座高約7米的鄭成功石像高高矗立,劍眉上揚、雙目遠眺,兩腳分踩馬鐙,一派“心繫家國、氣壯山河”的威武氣概。忠魂垂青史,丹心照後人。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任誰也抹滅不了。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