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青大陸經營“24小時健身房” 自助健身創新出圈
中新社重慶5月11日電 題:臺青大陸經營“24小時健身房” 自助健身創新出圈
作者 張旭 羅雅穎
5月初,第六家健身房開業;預計6月,第七家開業……經過多年的積累,臺青邱慶齡、畢展榮經營的“24小時健身房”創新出圈。邱慶齡稱,2024年的目標是將健身房拓展到10家以上;畢展榮笑稱,雖然開新店有些累,但一定要“雄起(重慶方言,意為鼓舞信心、勇敢向前)”。
邱慶齡生於臺灣屏東,畢展榮生於臺灣高雄,兩人都曾是職業籃球運動員,且有超過10年的“登陸”史。“運動員的職業生命不長,當‘斜杠青年’很正常。”兩人在學長介紹下,並受重慶的惠臺政策吸引,選定了健身房這一賽道,于2018年來渝開了第一家健身房。
兩人一致認為,大健康産業是一片“藍海”。邱慶齡説,雖然部分健身房關關開開,但總體數量仍在增長;畢展榮説,民眾對運動、健康的需求總在擴大,在大陸,健身房也從早年“比較昂貴”到大眾化,已成為現代人的剛性需求。
在經營健身房的過程中,兩人不斷學習,逐漸形成了“24小時健身房”的理念。據悉,“24小時健身房”採用了“正常營業+自助營業”的方式。10時至22時正常營業,剩餘時段則是會員自助。
“起初我們也擔心夜間無人來。”畢展榮説,24小時營業並非只是噱頭,事實證明有需求的客人仍然會來。這種特色服務,在業界並不多見,因其創新而得以出圈。
在自助時段,會員刷臉進店,自助健身,設施使用與正常狀態並無差異。“我們的不少店員,都住在附近,顧客有需要也可隨時聯繫。”畢展榮説,他曾見到自助健身顧客一邊看書一邊練器械,“把時間利用到極致”,訓練完畢還會維護器械。
此外,會員在健身房的需求日趨多元。如今,一些人到健身房的第一訴求並不是運動,而是社交。畢展榮舉例説,會員之間“找搭子”,相約爬山、徒步、打籃球、玩飛盤、跑馬拉松等,都是常事。
“我們需要不斷學習。”邱慶齡説,大陸在飛速發展,以重慶為例,幾乎是以肉眼可見的方式進行著城市更新,“出個差回來,發現家門前的跨江大橋已經修好了”。畢展榮觀察到,帶臺灣朋友坐車遊覽重慶時,朋友嘴巴總是處於半打開狀態,因為驚奇不斷。
“驚奇,另一個角度説,也因為了解得還不夠。”邱慶齡説,自己這些年到大陸發展,成家立業,享受了發展紅利,也有責任做交流分享,促進相互了解、往來互訪。
“機會很多,驚喜不斷。”邱慶齡舉例説,此前,劉畊宏因為健身主播的身份意外出圈,而被大陸民眾熟知;蕭敬騰、周傑倫也來大陸置業、開演唱會等。他認為,大陸確實是臺胞發展事業的沃土,呼籲有志人士“快點來”,儘早找到自己的舞臺。
未來,兩人將繼續在大陸深耕大健康産業。對於健身房的拓展,兩人綜合了市場、管理、人才、資金等因素,有相應的規劃,分店將開向更多城市,甚至開回臺灣。他們希望,更多感興趣的年輕人能夠加入,將事業發展得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