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如梅有約”書畫聯展在蘇州舉辦 傳遞兩岸情深

2022-11-16 10: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蘇州11月14日電 (周建琳)情定江南,梅香自來。14日,“如梅有約”周思梅、楊玉如書畫聯展正在蘇州桃花塢唐寅故居的文化展示館舉辦。這是一場秋天的雅集、一次兩岸文化的碰撞。在展覽裏,海峽兩岸藝術家將蘇州的江南水色展現在書畫之中,用丹青筆墨傳達對江南文化的歡喜。

  “如梅有約”周思梅、楊玉如書畫聯展由蘇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中共姑蘇區委宣傳部(社科聯)主辦,蘇州名城保護集團有限公司承辦。本次書畫聯展自10月30日開幕,為期一個月。

  “如梅有約”展題來自兩位藝術家的名字。書法家楊玉如來自中國臺灣,她曾拜師薛平南教授等名家,長年在海內外傳播書法藝術。周思梅是蘇州的知名書畫家,師從費松偉、朱耕原、邵文君、徐紹青、錢定一和著名畫家戴敦邦,曾在北京故宮、榮寶齋,上海豫園等多次舉辦個人書畫展。

  2015年,在一場“海峽兩岸寫經展”上,周思梅與楊玉如一見如故,並相約聯合舉辦展覽,定名“如梅有約”。“很高興,夢想成真!”周思梅稱,此次展覽囊括了她以往大展的部分作品和近兩年靜心創作的精品,以及書法家楊玉如的早期作品與其定居蘇州創作的融入江南文化的作品。

  進入展廳,一幅9米長卷映入眼簾,氣勢恢宏,這是周思梅臨摹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徐徐向內走去,小品、冊頁、扇面、條幅、長卷等150余件作品令人目不暇接,作品涵蓋了山水、人物、竹、梅等藝術體裁,全面展示了江南文化特色。

  與古人對話,丈量古人的腳步,心摹手追怡然自得流連忘返。近四十載,這成為周思梅的一種生活習慣,一種日常。“畫水墨時,我仿佛看到了倪雲林站在太湖邊那種落寞寂寥的神情,我也仿佛看到了沈周、文徵明、仇英,他們泛舟太湖之上的悠遊。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與古人交流,讓我愈發安靜。”周思梅希望自己的作品能給觀眾營造一個可以內觀世界的山水境。

  2015年,周思梅在家鄉蘇州舉辦首次個展,當代中國畫名家戴敦邦一語定音:“思梅作品,正宗清新”。“我還想沿著古人的腳步丈量他們筆下的山水世界,然後尋找到自己的山水路徑。我的作品很傳統,很規矩,相比現在時尚的當代藝術,我比不了,也達不到此類創新。”周思梅執著地認為,把老祖宗的東西吃進去,消化了,吐出來就是新的。

  “每一次展覽都是一次與觀眾交流、交心的機會。尤其是這次展覽讓我對‘創新’有了新的理解,我也在考慮,可能真正出新就是要很多東西的交融,從另外的角度改變你原有的一些規矩和習慣的東西,才會有一些新的碰撞出來。”周思梅稱,此次與楊玉如合辦展覽就是一次“創新”的嘗試,是一次藝術的碰撞、交融、生長。

  楊玉如1958年出生於臺中,她自幼在父母的啟蒙下練習書法和鋼琴,還曾拜寶島著名書法家薛平南為師,勤研書法。在恩師的指導下,楊玉如的書藝精進,篆隸草行楷揮灑自如,且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她的書法作品頻頻在各類展出中亮相,並擔任了臺灣女書法家學會秘書長。

  站在楊玉如的作品前,觀眾最直觀的感受是縱橫灑脫,一氣呵成;疏密照應之時,充滿了意味無窮的靈動與豐沛飽滿的氣韻。這與周思梅很傳統、很規矩的作品形成強烈的反差,但在時空中又完美地融合。

  “我們兩個人的經歷太不一樣了。”楊玉如説,她曾跟隨丈夫輾轉多個國家,一直漂泊在外,直到遇見蘇州時,突然有一種“家”的感覺,想停下腳步好好思考人生。在2015年至2019年底,楊玉如從臺灣飛來蘇州多達十次,2021年,楊玉如定居蘇州。

  在周思梅的帶領下,楊玉如穿行于蘇州的大街小巷,探訪精美的古典園林,打卡各類富有特色的博物館,品嘗傳統的蘇式美食……而最讓她驚喜的是,這裡是吳門畫派的發源地。“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都生長、生活在這裡。

  楊玉如因書法與蘇州這座江南古城結緣,博大精深的吳門畫派,更是為她的創作開啟另一片天空。如今,楊玉如用書法連接兩岸青年,她常在朋友圈裏鼓勵更多臺灣朋友來到蘇州看看,她説:“兩岸一家親,大家一定要同心同力!”。

  據了解,“如梅有約”周思梅楊玉如書畫聯展自10月30日開幕以來,吸引了眾多觀眾前來打卡。大家紛紛留言,海峽兩岸雖一水相隔,但文化與藝術的交流卻絲毫不受影響,海峽兩岸的書畫家作品墨香清絕有韻,表達了書畫家們純真崇高的審美趣尚。(完)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