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寫在第23個記者節之際:妙筆記錄兩岸發展,鏡頭照亮錦繡山河

2022-11-08 19:40: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11月8日北京訊 歲月悄然轉動不息的年輪,時光流轉到2022年11月8日,第23個記者節翩然而至。 

  與新聞同行、與兩岸同心,在這個屬於新聞人的節日中,台灣網的記者奔波在採訪的路上,妙筆記錄兩岸發展;活躍在新聞的現場,用鏡頭照亮錦繡山河。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台灣網記者不忘初心與使命,始終爭做有責任、有擔當的記錄者、傳播者、守望者。 

  ——我們在路上,見證兩岸發展。 

  浙江富有臺灣元素的特色精品村、雲南阿佤山與臺灣阿里山少數民族文化相交融……這些關於兩岸山水、文化、民族的精彩故事,在記者的筆端、鏡頭裏被記錄、見證、傳播。 

 台灣網記者葉春祿採訪嘉賓(台灣網 發) 

  台灣網記者葉春祿一直以來奔波在路上,體驗過晝夜趕新聞的辛勞,也收穫了一路走來的見聞。談及這些年外採新聞的最大感悟,讓葉春祿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見證了兩岸融合發展,他將其比喻為“築巢引鳳”。 

  “現在大陸發展好了,很多臺灣的年輕人都願意來大陸發展事業、安家定居,這種變化是真真切切看到眼裏的。”葉春祿談到,記者這一職業,讓他透過不同的視角見證了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無論是臺商在大陸的事業發展,還是年輕人跨越兩岸、定居大陸的愛情故事,都值得去書寫、講述、見證。 

  ——我們在現場,記錄兩岸聲音。 

  最動聽的聲音就在新聞現場,最動人的故事就在鏡頭之中。 

台灣網記者在活動現場採訪嘉賓(台灣網 發) 

  在台灣網記者的鏡頭裏,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訴説兩岸文化同根同源;有兩岸同胞一家親的感人故事,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有各地對臺工作的生動呈現,關心服務台灣同胞。台灣網記者王煜雖初入行,但在與臺灣青年的交流、採訪過程中,他深刻感受到臺灣青年分享故事的熱情,而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為兩岸青年交流做出貢獻,則將是他為“青年興則國興”寫下的生動註腳。 

  面對資訊大爆炸的全媒體時代,記者不畏艱難,輾轉于不同新聞現場,只為給廣大觀眾和讀者最及時的新聞。他們是智勇堅定的追隨者,追隨新聞腳步;他們是排難創新的攻堅者,攻破阻礙困難;他們是團結奮鬥的報道者,並肩作戰;他們是不勝不休的追夢者,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我們在前行,講好中國故事。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無論傳播形態如何更疊,不變的是新聞人的初心與擔當、是新聞人為國為民的理想和抱負——家國情懷,從未變色。台灣網的記者們用文字書寫“明天的歷史”,打造臺灣同胞了解大陸、大陸同胞了解臺灣的“一扇窗”。 

  踔厲奮進,勇毅前行,是新聞人“講好中國故事”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踐行二十大精神的必由之路。秋去冬來,記者的腳步從未停歇,寫好每一篇稿子,做好每一張圖片,講好每一個新聞。 

台灣網記者尹賽楠在黨的二十大現場提問(台灣網 發) 

  “‘記著’來時走過的路,也‘記著’未來要走的路。”台灣網記者尹賽楠如此詮釋“記者”二字。九年來,尹賽楠採訪了許許多多基層工作者以及臺胞、臺商和臺青,他最大的感悟就是,日常要多寫、多看、多拍,才能寫出被採訪者的心聲,才能寫出沾泥土、有溫度的文章,才能真正地講好兩岸故事、講好中國故事。 

  在時代的變與初心的不變中,台灣網的每一位記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讓兩岸的故事更耀眼,讓中國的故事走出去,讓中國的聲音更響亮。 

  新時代、新征程,新聞人使命光榮、重任在肩。我們當以理想照亮前行之路,做“眼中有光”的新聞人;當以奮鬥書寫妙筆文章,做“腳下有路”的新聞人;當以擔當彰顯時代力量,做“鐵肩道義”的新聞人;當以品行展現媒體風采,做“心中有德”的新聞人。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貢獻青春力量,我們,在路上!(文/孫路路 審校/許輝) 

[責任編輯:符海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