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貝拉“聲越”兩岸
新華社上海10月18日電(記者潘清)沒有指揮、沒有伴奏,沒有炫目燈光和華麗舞臺。多聲部合唱加上人聲模擬的各種樂器,宛如天籟在海峽兩岸間“穿越”。
17日舉行的2021“聲 越 家”兩岸阿卡貝拉青年交流雲端音樂會,用無伴奏合唱這一經典又時尚的音樂形式,成就了兩岸青年之間的一次美麗“約會”。
作為上海市徐匯區兩岸青年文化交流的品牌活動之一,“聲 越 家”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支援,徐匯區臺辦指導,SACC上海阿卡貝拉中心與“Vocal Asia”人聲樂集共同承辦,今年已是連續第二年舉辦。
除了兩岸阿卡貝拉團隊的線上交流,選擇徐匯區富含文化底蘊的老建築作為音樂會舉辦場地,也是“聲 越 家”的特色之一。今年的音樂會以“相知”為主題,選址于徐家匯觀象臺舊址上海氣象博物館。
這座以灰色清水磚墻為主體,由圓拱券窗、寶瓶欄杆裝飾的老房子,見證了徐匯百餘年發展變遷。在這裡,來自上海的“Aca Dreamer”、徐匯臺灣青年阿卡貝拉團、“Rebirth”和“WACappella Kids”等團隊次第登場,與來自臺北的“神秘失控”、“尋人啟事”和“Voco Novo”等團隊在雲端“以歌會友”。
《浪漫途徑》《龍的傳人》《一瞬間的陽光》《蝶戀花》……或抒情,或激昂,或歡快,或詼諧。兩岸團隊用充滿獨特風情的歌聲,共同奉上了一場精彩的音樂會。
參與此次音樂會的,既有擁有近20年曆史的臺灣首支以純人聲演出的專業團體神秘失控,也有成立僅半年的阿卡貝拉“新生代”。
徐匯臺灣青年阿卡貝拉團由徐匯區臺辦與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徐匯區工委會共同組建。團長戴亦君透露,樂團今年春天啟動招募,獲得了不少臺青的支援。20多位團員中既有音樂專業人士,也有愛好演唱但從未接觸過阿卡貝拉的“新手”。
“每週日的90分鐘排練,既提升了音樂素養,也為這些在不同領域打拼的臺灣年輕人提供了新的社交管道。”戴亦君説。
中國交響樂發展基金會理事長、SACC上海阿卡貝拉中心藝術總監陳光憲表示,中心成立10年來,為兩岸文化交流作出了諸多努力。疫情下中心積極調整交流方式,以更好地滿足兩岸同胞共同的文化需求。他期待包括“聲 越 家”在內,兩岸音樂人能有更多溝通交流,共同為兩岸關係發展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