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三代綠雪齋主 一段海峽情緣

2020-05-18 12:2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昆明5月17日電 題:三代綠雪齋主 一段海峽情緣

  作者 姚文暉

  “出湯要快。”于涌一邊指揮一個去年剛從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畢業的年輕女孩泡茶,一邊轉過頭對記者笑著説,“這是二十年的臺灣老烏龍。來雲南這麼多年,其實已經習慣喝普洱了,但今天還是想請你們喝這一款。”

  他的納西族妻子習梅英女士嫻靜地坐在茶桌一側,于涌偶爾想不起某個人名、地名或年份時,習梅英便幫他回憶。

  綠雪齋藝術館是一棟座落在昆明市官渡古鎮東南隅的二層小樓,古色古香。于涌説,去年12月藝術館搬遷至此,不久就趕了上新冠肺炎疫情,不得不閉館三個多月,近日才向市民和遊客開放。

  室外,初夏的昆明陽光明媚;室內,烏龍茶香混合著降真木的清香,氤氤氳氳。

  于涌1957年出生於臺北,祖籍山東煙臺。1989年他第一次來雲南時,只是一名普通的臺灣遊客,轉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從他1998年長居雲南算起,迄今也有22年。但是和綠雪齋藝術館珍藏的一塊“綠雪齋”匾額相比,這些年頭都不算長。這塊歷時半個多世紀的匾額,記錄著兩代藝術家跨越臺灣海峽的傳奇故事。

  李霖燦,前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是于涌學習中國美術史的授業恩師。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李霖燦就讀的杭州藝術專科學校舉校西遷昆明。1938年,他前往滇西北從事田野藝術調查,被納西族東巴文化所深深吸引,從而成為中國納西學研究的先行者,也因此迷戀上了麗江古城和玉龍雪山。1949年李霖燦隨“中央博物院”遷往臺灣,長期司職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但他對滇西北唸唸不忘,魂牽夢繞都想回到麗江,於是取麗江玉龍雪山綠雪奇峰之意,將他在臺灣和加拿大的書齋命名為“綠雪齋”。

  “我老師晚年最大的心願就是重回玉龍雪山,但他那時已病魔纏身,心有餘而力不足。可他還是心繫麗江一些事物,甚至於麗江要建一個氣象站他都知道。我覺得老師是對麗江有一種特別的關懷。”于涌陷入對往事的深深回憶。

  1988年,75歲高齡的李霖燦鄭重剪下一縷白髮,希望這縷白髮能長伴玉龍雪山。1991年4月,這縷寄託著無限思念的白髮經他的朋友從國外輾轉送到雲南麗江,埋在了玉龍雪山腳下的雲杉坪,老人的心願最終得以實現。1999年6月,李霖燦病逝于加拿大。

  李霖燦對雲南的眷戀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于涌的人生規劃。“我來雲南定居,一方面是因為喜歡這裡的氣候和山水,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的老師。他在加拿大生病中風,我去看他,他已經不能説話,但是完全知道我在説些什麼。當時我跟老師講我想去麗江發展,做文化事業。老師非常贊同,後來就指指墻上那塊‘綠雪齋’匾額,我當時會意了老師想讓我把這塊匾額帶到麗江來。”

  就這樣,1998年于涌攜帶“綠雪齋”匾額飄洋過海,再度來到雲南麗江,並且留在了麗江。他在麗江開辦了綠雪齋藝術館,弘揚中國茶文化和陶藝文化,並且創辦了雲南第一家臺資博物館,也是雲南第一家民間收藏博物館——麗江民俗舊器私立博物館,展示納西族的民間生活用品。

  于涌的博物館很快就成為麗江的網紅景點,一時間遷客騷人鹹聚於此,許多遊客慕名而至,各路媒體爭相報道。然而好景不長,由於經營理念過於超前等原因,兩年後博物館不得不關閉,成了麗江旅遊的一個遺憾,也是于涌本人的心頭之痛。

  2014年,應紫雲青鳥雲南文化創意博覽園邀請,于涌和妻子習梅英一道,將綠雪齋藝術館遷至昆明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依依惜別生活了16年的麗江古城。2019年昆明官渡古鎮景區升級改造,力邀綠雪齋藝術館進駐,當年年底綠雪齋再度搬遷,成為官渡古鎮的一張文化旅遊名片。

  于涌從學生時代開始就喜歡自己動手,搗騰石雕、木雕。綠雪齋藝術館兩層小樓,有不少字畫古玩和茶葉茶具收藏,更多的則是于涌近二十年來的各式雕塑作品,琳瑯滿目。

  “雲南是多民族省份,文化多元,加上山水秀美,對我們搞雕塑藝術的人來説,可以獲得很多創作靈感。並且雲南自然資然豐富,我的雕塑作品取材有很多是天然的東西,一塊石頭,一截朽木,一片殘陶等等,這樣的東西在雲南隨處可見,我覺得有意思的,拿來就可以用。”于涌説。

  2006年,于涌在金沙江邊撿到一塊中心紋路像極了臺灣地圖的石頭,精心雕琢後,創作了《寶島臺灣》。2013年,于涌在北京舉辦個人作品展,這件藝術品引起各方強烈關注,最終被人民大會堂永久收藏。

  綠雪齋藝術館二樓有一件約半人高的作品非常引人注目,借用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文意,取名《阡陌》,是于涌近作。《阡陌》以世界文化遺産雲南元陽梯田作為設計元素,採用清香木和降真香結合、絲線與木質結合、曲線與直線結合、實物與光影結合等多種結合方式,為觀者呈現出世外桃源般的景象。

  “我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中國文化教育,但我創作的作品所具有的當代性和前衛性讓我認為應歸屬於當代藝術。其實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並不是矛盾的,藝術説到底是表達創作者心靈感悟與世界觀的媒介。”于涌這樣闡述自己的創作理念。

  綠雪齋藝術館常年向公眾免費開放,並多次舉辦藝術展和藝術論壇。于涌還是昆明學院的客座教授,一年約有200個課時。他還給學生提供工作機會,泡茶的年輕女孩名叫張麗瑩,已正式入職。記者採訪的當天,另有兩名昆明學院的學生在藝術館實習。于涌笑言,等他退休了,她們就是更新一代的“綠雪齋主”。

  “我很願意把于老師的綠雪齋傳承下去。”張麗瑩有些羞澀地説。

  于涌還是會時常想起麗江,現在他有了重回麗江的機會。16年前由於種種原因,他不得不忍痛關閉了在麗江的博物館。現今雲南正推進大滇西旅遊環線建設,相關旅遊開發商找他合作,準備把麗江民俗舊器私立博物館重新開起來。

  喝完臺灣老烏龍,又喝了一泡普洱。記者起身告辭。于涌回到工作臺,繼續雕刻他的新作品。窗外竹影橫斜,一樹茶花開得姹紫嫣紅。古鎮遊人漸多,都戴著口罩,顯示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但更多人願意走到戶外享受陽光。經過綠雪齋時,不時有遊人駐足,好奇地朝屋內張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