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助力臺企“11條”于特殊時期給臺企信心與機會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電 (李晗雪)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臺辦等十個部委聯合出臺11條助力臺企發展的政策措施,提出持續幫扶臺資企業復工復産、促進臺資企業參與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多位學者受訪時表示,疫情特殊時期出臺支援政策,能給予臺企更多信心和機會,也表明大陸實實在在地關心臺企的生存與發展。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副院長李振廣表示,此次出臺的助力臺企“11條”,是在抗擊疫情特殊背景下,大陸全方位支援和保障臺企發展的重要文件,不僅給臺企更多信心和希望,也賦予臺企更多政策支援和發展機會。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指出,新措施是在大陸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社會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的情況下推出的,能協助臺資企業更好地適應新情況。11條措施從開拓市場、提供金融支援、完善中小企業服務等各方面,為臺企恢復正常生産經營提供有針對性的支撐。
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認為,大陸經濟在疫情過後的復蘇發展受到全球關注,臺商對大陸最終的戰“疫”勝利也頗有信心。但在當前兩岸關係情勢下,部分臺商仍感不安、疑慮。曹小衡認為,助力臺企“11條”是給臺商安心經營的一顆“定心丸”。
曹小衡關注到,“有效引導臺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一條,能夠針對性地解決當下臺商在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外銷為主、較少參與下游銷售的弱項。“疫情過後,如果大陸內銷市場能打開,就能給臺商開闢出新天地。”
盛九元指出,疫情衝擊下,不少臺資企業面臨資金流中斷的困境。助力臺企“11條”中的“滿足臺資企業差異化金融需求”,有助於在一般金融業務難以彌補相關缺口的情況下,滿足臺資企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而鼓勵各類涉臺産業園區“出臺具有競爭力和針對性的招商引資政策”,則有助於穩定臺資企業對未來的預期和發展信心,克服疫情影響,進一步夯實在當地的發展基礎。
李振廣分析,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是疫後經濟重啟的重要發動機。助力臺企“11條”的第4條指明把這一充滿機會和希望的領域向臺企開放,是臺企與大陸企業共用大陸發展新機遇的體現,也為在大陸的臺企打開了一個新的發展領域。“毫無疑問,這將是臺企在大陸進一步發展壯大,再上新臺階的重大歷史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