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閩臺商臺胞熱議“26條措施”—— 同等待遇“含金量”越來越高
大陸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26條措施”),成為在閩臺商臺胞熱烈討論的話題。大家紛紛表示,“26條措施”將為臺企在大陸發展提供更優良的條件,為臺胞在大陸學習、工作、生活打造更便利的環境,促進兩岸民眾心靈契合,助力兩岸融合發展。
5日,在榕臺灣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在福州召開,來自福州大學、福建農林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工程學院、陽光學院等10余所在榕高校的臺灣教師參加了此次會議,暢談“26條措施”將給他們在閩的生活工作帶來的變化。
“新出臺的‘26條措施’與去年的‘31條措施’一脈相承,給予臺胞更多實惠和便利。”陽光學院臺灣教師黃柏欽説,臺胞可同等使用共用單車,享受移動資費優惠,讓臺胞有效降低通信成本,更有“在家”的感覺。
在福州大學任教的臺胞王量弘最為關注“26條措施”中提及“臺灣教師”的部分。“根據新政策,在大陸高校任教、就讀的臺灣教師和學生可申請公派留學資格。這對我來説真是一個利好。”王量弘表示,自己在高校從事科研課題研究,一直希望有進修提升的平臺,這一政策出臺後,讓他對未來職業生涯的前景充滿了信心。
“‘26條措施’提到,在大陸高校、科研機構、公立醫院、高科技企業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臺灣同胞,符合條件的可同等參加相應系列、級別職稱評審。同時,在臺灣地區從事技術工作的年限同等視為專業技術工作年限。這對我們來説,真是一大福音。”在福州市皮膚病防治院從醫的臺灣青年陳柏叡認為,“26條措施”深化了對臺胞的各項優惠舉措,有利於臺灣高層次人才在大陸安家就業,讓更多臺灣青年可以在大陸一展抱負,追夢圓夢。
福州臺協會會長陳奕廷表示,“26條措施”積極回應臺胞臺企關切,進一步提高了同等待遇的“含金量”,增加了廣大臺胞的獲得感、幸福感。比如,持臺灣居民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在購房資格方面與大陸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這一政策會讓更多臺灣臺胞願意在大陸安定下來,參與大陸的各項建設。
薛清德是首批赴嵐創業的臺商之一。他説,他在平潭拿到了臺灣居民居住證,辦好了城鄉居民醫保,領到了臺灣居民金融信用證,無論生活、就醫、銀行金融往來都享受到和大陸居民同等待遇。他認為,這不僅讓他更有歸屬感與幸福感,也必將吸引越來越多臺胞來大陸安家興業,共圓中國夢。
“‘26條措施’對於臺資企業加快科技創新,降低綜合成本,實現更好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援,讓臺資企業有更多機會參與大陸的經濟建設,分享經濟發展成果。”廈門臺商協會會長吳家瑩表示,隨著大陸的日益繁榮強大,相信大陸的惠臺利民措施還會越來越多,廣大臺灣同胞的民族自豪感將進一步增強,也更有信心在大陸創業發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