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宜蘭:老造紙廠的“文藝進行時”

2019-10-07 09:14:00
來源:中山網
字號


  人們在臺灣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內參觀傳統印染藝術展。


  遊客在臺灣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內參觀。

  它是一座“年過八旬”的老廠房,曾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造紙工廠,卻荒廢了十多年。如今,這裡借由“文藝復興”煥發生機,成為宜蘭的新地標。

  從宜蘭羅東站驅車約10分鐘就來到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走進園區,映入眼簾的是老舊的廠房、斑駁的墻體和廢棄的煙囪等工業印記。“很多人喜歡這些具有歷史感的建築物,覺得是很好的拍照打卡景點。”園區工作人員遊小雯説。

  園區裏,各種頗具設計感的裝置藝術引人駐足欣賞。比如園區進來就可看到一組“目光異趣”互動裝置,旁邊配以簡要説明:人們可以移動、更替不同的表情圖板,與其“擠眉弄眼”,樂趣十足。

  入口不遠處,有一個常設展覽《紙説——中興造紙故事》,以圖、文、視頻等方式講述了這座園區的“前世今生”。

  清光緒年間,宜蘭已有一些舊式糖廠,至20世紀初逐漸增至10多家。“甘蔗制糖後剩下的渣能做什麼?剛好當時用紙需求高企,於是開啟了用甘蔗渣原料制紙的先河。”宜蘭縣文化局文化創意産業科的郭學典説。

  肇建於1935年的中興紙廠,脫胎于日據時期的“臺灣興業株式會社”,臺灣光復後轉為公營事業單位,後來經歷一波三折的民營化過程。紙廠主要生産新聞紙,兼制獎券紙、衛生紙等,産量曾位居臺灣之冠。

  2001年,紙廠停工。2014年,當地啟動文創應用、育成紮根等再造工作,開啟了中興老廠房重生運用的契機。2017年7月園區對外開放,迄今已有約190萬人次前來參觀。

  原來的備木場成了園區服務中心,裁切木料的地方變成民眾休憩的小公園,放置硫磺的物料空間再造為文創産業育成基地。

  “文藝”是人們為這家老紙廠貼上的新標簽。在這裡,有14家藝術家和文創團隊以木、布、紙等主題進行工藝和生活創意設計,並以“前店後廠”形式展現創作過程,吸引民眾參與“自造”。

  “海波浪”品牌負責人黃建圖是位“80後”,從小在宜蘭海邊長大,後來在臺北自創品牌,幾年前受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吸引回鄉。

  “我們在臺北主要通過網路銷售書籤、筆電、明信片等,現在入駐園區,可以更好與人互動,由此開發了海洋主題桌遊産品,最近還打算製作講述宜蘭故事的影視作品。”他説。

  中興文化創意園區為入駐者提供租金減免等優惠條件,並在研習課程和內部設計比賽等方面給予資金扶持,幫助他們向外推廣。

  “我們的海洋主題桌遊産品在2018年臺灣文博會中脫穎而出,已經推廣到大陸。”黃建圖説,園區有助於文創業者梳理、利用好宜蘭當地文化資源,讓它被兩岸及更多人看見。

  為保持觀光熱度,中興文化創意園區持續推出年度特展、影視音推廣課程、廢墟廠址聚落群巡禮、職人市集等活動。

  前不久,“花樣宜蘭”傳統印染藝術展精彩亮相,上百件傳統工藝製作的印染作品吸引眾多參觀者。宜蘭縣文化局文化創意産業科的黃愛惠介紹説,早在清代,宜蘭的藍染製品曾是重要輸出品之一。園區利用特色資源啟動宜蘭藍染人才培育計劃,數年來初顯成效。

  “借助園區,我們可以讓天然染等古老技藝在當代得到更好傳承。”“蘭工作坊”負責人孫翠蘭説,自己去過北京、廣東等地,“感覺大陸資源更豐富,相關扶持力度也很大,希望兩岸攜手讓更多人了解天然染産品,促進環保發展”。

  從中興紙廠到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這座煥發新生的老廠房正處於越來越年輕的“文藝進行時”。“一些廠房舊址還在持續整理改造中,未來會有更好呈現。”遊小雯説,希望以後可以吸引更多人潮。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