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雲南同鄉:一縷“鄉愁”牽起滇臺
中新社德宏4月13日電 題:臺灣雲南同鄉:一縷“鄉愁”牽起滇臺
作者 繆超 李曉琳
四月的雲南德宏,因為傣族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潑水節而熱鬧非凡。
王根深與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400余名雲南同鄉受邀回到家鄉,加入潑水狂歡,暢敘鄉情。
“傣族鄉親向我們潑水,送上美好祝福。”王根深説,世界各地的雲南同鄉深深地感受到了家鄉人民的可愛和熱情。
王根深是臺灣根深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祖籍雲南騰衝,現生活在臺灣桃園的雲南村。如今,他正致力於雲南特色文化在臺灣的傳播與推廣,“文化潤物無聲,我要牽一根鄉愁的線,這頭是雲南,另一頭是臺灣。”
他告訴記者,桃園生活著很多雲南同鄉,雲南人到了臺灣後能吃苦、不服輸,後代子孫仍舊保持著雲南的傳統文化,吃的是米線、餌塊、稀豆粉,穿的是佤族、傣族、景頗族等少數民族服飾,市場裏賣的是芭蕉花、魚腥草、水腌菜。
“走在街頭,放眼望去,都是雲南餐廳和各式美食。”王根深説,“夜晚,鄉親們齊聚一堂,彈著三弦、唱著山歌、牽手打跳。”
王根深知道,無論腳步有多遠,家鄉始終影響著在外的遊子。他的家鄉騰衝自古是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千百年來,不斷有人到緬甸、泰國、印度做生意,“落腳他鄉,經營生意是騰衝人的基因和傳統,所以我到臺灣後就想到要做生意。”
在桃園雲南村,他和妻子開了一家小食肆,賣雲南特色小吃米幹,後來發展成為擁有四個品牌、十三家餐廳的企業。
家鄉的經商文化和美食技藝,幫助王根深一家在臺灣生存生活下來,並取得成功。
這些年,他不斷回到雲南,考察學習雲南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融入他的餐飲事業中,“我們將雲南大理白族的扎染、德宏景頗族的舞蹈、西雙版納傣族的孔雀文化融入到餐廳裝飾設計中。”
他認為,現代的餐飲需要將故事、文化、味道相結合,滿足顧客對視角、聽覺、味覺的需求,“融入雲南文化後,我們的美食變得鮮活起來,受到食客歡迎。”
從家鄉文化中獲益,他一直心存感念。王根深告訴記者,“當我事業穩定後,就想到成立一個文化基金會,傳播雲南文化。”
於是,他又從雲南少數民族文化著手,組建一個由桃園當地社區居民組成的50人歌舞團,研習表演雲南各個少數民族的舞蹈和樂器。如今,他們的團隊在臺灣各地演出交流,尤其是在桃園演出頻繁。
“文化最能穿透和直抵人心,讓臺灣雲南同鄉知道,中國有個美麗的地方,好山好水好精彩,她叫雲南,是我們共同的故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