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回老家:30封手寫家書連接兩岸血脈親情
臺胞清明節前回到廣元青川老家
30封手寫家書 連接兩岸血脈親情
家住廣元市青川縣板橋鄉的董德新身負所托,每年清明祭祖時,他總會提及遠在臺灣的家人。
故事還得從1986年的一封信説起。
1986年,一封書信從臺灣寄到青川縣板橋鄉,收信人一欄寫著:董文照。寄信人不知道,他牢牢記在心中的家的地址,已經變了。而董文照已去世37年。
幸運的是,董家搬得不遠。信被輾轉送到董文照的兒子董德新手上……
30封書信
連接兩岸血脈親情
那時候,董家孩子只有董文照與董文新兩兄弟,感情深厚。
“從我記事開始,就曉得在臺灣有個二叔。盼盼盼,盼了40多年,終於收到第一封信。”73歲的董德新告訴記者,第一封信的內容很簡短,介紹了二叔在臺灣的住址,又説了幾句家常話,説他離開家鄉約40年了,很想知道家裏的情況。
拿著這封信,董德新特別激動,回信的內容情感卻比較克制。他簡單告訴二叔董文新:“父親已經去世,現在家裏還好。”
從此,書信牽連起兩岸血脈親情。
“二叔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字很好,全用毛筆寫的,教我們怎樣做人、怎麼做事……”言語之中,透露著董德新和二叔董文新深厚的感情。
董德新的女兒董霞畢業時,二叔又從臺灣寫信來告訴他:“要堅強,勇敢面對社會,人生有很多不如意,要學會接納……”
多年來,雙方書信往來約30封。董德新都一一細心保存。
上周,董德新發現這些書信受了潮。這幾天天氣好,他趕緊拿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一曬。這些書信,是如今他與二叔董文新最珍貴的回憶。
然而就在幾年前,帶著對大哥一家的掛念,董文新去世了。
血脈傳承
繼續支援家鄉建設
血脈親情並沒有因為老人的離世而中斷。董文新的兒子董德威也常來青川老家尋根問祖。
三年前,董德威夫婦專程來到青川老家看了看。上周,他們又帶著30人的團隊,再赴青川。這個團隊全是董德威在全球各地的同學和朋友,包括農業、科技、電子、金融等領域的學術界和商界精英。
“他想把老家推廣出去,將這裡的自然保護、經濟發展等情況介紹給外界,幫助老家尋找全球商機。”董霞説。
血濃于水,兩岸的親情無法阻隔。
“在缺衣少糧的那個年代,逢年過節,我爺爺就叫家裏人蒸很多饅頭,然後挨家挨戶去送。”董霞告訴記者,雖隔著千山萬水,但一家人的關係卻很緊密。當年,董文新曾捐了上萬元給青川當地小學。如今,董德威也在積極為老家建設而努力。
這次,董德威在青川待了兩天。董德新特意將30封書信拿出來,給董德威一行看。這一封封有著歷史痕跡的信件,一字一句,都藏著割捨不斷的親情。看著父親的手稿,董德威熱淚盈眶。
臨走時,他囑咐董德新:“這個清明節,祭祖的時候,記得告訴大伯,我回家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