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城市交流讓同胞更有獲得感(觀滄海)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目標,更是機遇。兩岸城市取長補短,為發展引入活水,增添動能
3月19日,臺中市副市長令狐榮達率團在福建省福州、泉州、廈門等多個城市展開大陸行;3月22日—28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率市府團隊、兩岸工作小組委員及高雄市農會、高雄區漁會代表對香港、澳門、深圳、廈門等地展開考察,此前連江縣長、金門縣長、澎湖縣長等人也陸續登“陸”,兩岸城市交流緊密熱絡。
去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臺灣民眾用選票表達了渴望繼續分享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紅利”、改善經濟民生的強烈願望。選後,臺灣諸多縣市紛紛表達希望與大陸相關城市交流合作的意願。國民黨主席吳敦義邀集15個縣市長,針對兩岸城市交流舉行會談,並在會中達成共識,將增設“兩岸城市交流委員會”,以促進兩岸城市交流。國臺辦發言人也多次表示,我們對兩岸城市交流一直秉持積極開放態度,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和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加兩岸交流合作,共同為兩岸同胞福祉打拼。
所謂正確認知,就是“九二共識”。國臺辦負責人在會見韓國瑜時再度重申,歡迎和支援兩岸城市在堅持“九二共識”基礎上加強交流合作,攜手發展,讓臺灣同胞有更多獲得感。選前選後均明確表示堅持“九二共識”的韓國瑜,此次大陸行確實收穫滿滿。驚嘆于深圳“從小草變成大樹”,他自己“很有感”;簽下可觀的訂單,讓高雄民眾“很有感”。
韓國瑜此行更加證明,“九二共識”是塊試金石,堅持“九二共識”,臺灣同胞就可以分享大陸發展機遇,就可以持續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因為不管是參與交流的縣市,還是普通農漁民、旅遊業者,都實實在在感受到了兩岸城市交流帶來的利好。
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目標,更是機遇。“貨出去、人進來”,對臺灣很多縣市來説,是最有效的“拼經濟”成果,也能夠給民眾帶來最直接的收入。除此之外,兩岸城市交流可以做和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兩岸城市交流合作有著非常廣闊的空間。在青年創新創業、科技發展、高等教育互學互鑒、中華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兩岸許多城市已經展開有益探索,並正努力挖掘更深入合作的機遇。抓住融合發展機遇,也需要與時俱進,在不斷深化的過程中解決問題。比如,如何借助新興的電商平臺,讓臺灣的農漁産品直接進入大陸消費者的購物車,使果農漁民得到更多實惠。當然,這需要解決物流、機制等方面的問題,而這正是融合的機遇和作用。
在交流合作中,兩岸城市應取長補短,為發展引入活水,增添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