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發掘兩岸共同記憶 福建“大有可為”

2019年01月20日 08: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掘兩岸共同記憶,福建“大有可為”,也應該“有所有為”。

  福建省兩會18日繼續召開。福建省人大代表、漳州市聾啞學校校長陳海霞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説,每一段兩岸共同記憶,都訴説著一段感人故事,記載著兩岸共同走過的歷史。

  閩臺關係源遠流長,形成了許多兩岸共同記憶:從顏思齊、鄭芝龍等人的宗祠、譜牒、碑拓,到清代閩臺官員互派並招攬大批閩籍移民赴臺墾殖的宮藏檔案;從鄭成功子嗣在閩買賣土地的地契到臺灣“霧峰林家”在鼓浪嶼建造的菽莊花園;從封封“兩岸家書”到遷臺親歷者及其後裔的口述。

  陳海霞認為,這些共同記憶真實反映了兩岸幾百年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變遷和交流,彰顯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脈相親的民族情感,是研究近代兩岸經濟史、社會史等最原始而珍貴的資料。

  曾擔任過福建省檔案局局長的福建省人大代表丁志隆指出,當前,兩岸共同記憶面臨著資源分佈零散、資源流失嚴重、資源開發不足等難題。漳州市檔案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該市“兩岸家書”民間現存總量約在1萬到1.6萬封左右;然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大量“兩岸家書”面臨著損毀和流失危險,有的因為城市拆遷改造,或者民間喪葬習俗,正在流失或被收購。

  對此,陳海霞建議,福建應率先發掘兩岸共同記憶,設立專項搶救保護資金,啟動搶救保護計劃。她指出,展開閩臺兩地雙向徵集活動,對徵集到的檔案資料,分類整理、登記造冊,掃描、消毒,修復和安全保管;組織專家鑒定,開展學術研討,對有價值的資料進行系列開發利用等。

  陳海霞還建議,兩岸共同記憶應積極申報國家和世界記憶名錄。

  丁志隆則聚焦“推動福建遷臺家族記憶體系化、系統化”。他説,福建遷臺家族是閩臺長久往來的歷史見證者,是推動閩臺融合發展的踐行者。

  丁志隆建議,把涉及福建遷臺家族記憶相關資源的甄選、徵集等工作列入議事日程,制定工作方案;聯合閩臺兩地文化部門,建立遷臺家族數字資源的共用交流平臺,建立以兩岸高校等研究機構共同參與的研究基地,定期開展兩岸學術及民間的交流活動。

  紅磚建築是閩臺兩地共有的建築特色,有共同的文化、歷史淵源。福建省人大代表、廈門文學院文學編輯李靖建議,推動閩臺紅磚建築聯合保護以及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記者 龍敏)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