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誰在讓寶島繼續沉淪?——臺灣政治亂象的民意觀察

2018年10月05日 08:07:00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臺北10月4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臺灣當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一負責人在內部會議上自比明朝特務機構“東廠”,並大談以政治操作介入島內有關選舉。9月中旬會議錄音被曝光,震驚臺灣社會,輿論持續痛批“促轉會”實為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打手”。

  無獨有偶,民進黨執政的屏東縣政府發言人以職權逼迫下屬為黨籍候選人輔選的錄音也被披露,被輿論斥為“囂張、離譜到極點”。

  目前,上述事件相關當事人在輿論壓力下均已請辭。但分析人士和輿論認為,兩起醜聞及其後續的調查報告和處理結果,延續了民進黨當局上臺兩年多來把一黨之私擺在最高位、無視民意的施政取向和風格,這也是民進黨在能源、勞工、教育、食安與兩岸政策上都出現嚴重過失與倒退的主因,是臺灣政治社會亂象之根。

  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日前發佈調查顯示,66%的民眾對當局領導人施政表現“不滿意”。色彩偏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民調則顯示,民眾不贊同當局領導人施政方式的比例高達55%,創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新高。

  57.6%的人認為社會治安“越來越差”、62.1%的人表示空氣品質“越來越糟”、69.7%的人認為觀光旅遊業“越來越差”、77.3%的人表示民生物價上漲情形“越來越嚴重”……臺灣競爭力論壇學會調查顯示,民眾對民進黨執政表現的不滿是全面的,並在不斷加深。

  “臺灣正處於民怨鼎沸狀態。”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説,民進黨執政無能,頻頻脫序,正在走向崩盤之中。

  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從涉及勞工權益的“一例一休”,到導致衝突不斷的軍公教年金改革,從推動意在清剿政敵的“轉型正義”,到自相矛盾的能源及環保政策,諸多所謂“改革”都是爭議紛紛,造成亂象疊起。

  有大學教授投書媒體,批評民進黨當局重新上臺以來,打著“改革”的旗號,過去攻擊國民黨的事現在自己“統統在做”。

  “態度倨傲,不接受批評。爭功諉過,推卸責任。”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賴岳謙説,民進黨當局在冠冕堂皇的“改革”及“轉型正義”口號下,完全拒聽不同意見,甚至到了不顧民意、一意孤行的地步。

  臺北計程車司機簡先生向記者抱怨説,臺灣被民進黨搞得烏煙瘴氣。現在臺面上這些人,一個個都是只會選舉不會做事的人。這樣下去,臺灣不會有進步,只會越來越亂。

  臺灣網友“李壽強”説,“老百姓最希望的拼經濟,幾乎看不到一絲希望!老百姓最期待的下一代,完全看不出好未來……”

  種種亂象就連綠營內部一些人士也看不下去。一位前民進黨高層人士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痛批當局領導人用人不當,把整個臺灣社會搞得亂七八糟,並警告民進黨“再囂張傲慢下去,是自毀前途”。還有民進黨籍議員因不滿當局兩年多來的施政表現,選擇退黨。

  在大學“狂請假、搶專利”的校長能出任教育部門負責人,被曝光出沒地鐵站偷拍女性的人擔任發展規劃部門副負責人,被披露3年內至少16次嫖妓的人做法官……種種人事亂象令臺灣社會深感錯愕。

  “民進黨不在乎你的政治良知,只在乎你的政治忠誠。”賴岳謙説。

  民進黨上臺後,降低“公投”門檻,各種“公投案”爭相“出籠”。有評論指出,“公投”已成“出柙猛虎”,很多議題將加劇社會撕裂與施政困境。

  臺灣網友“Jeff K. F. Wang”説:“只要是對民進黨永續執政、享受權力有幫助的事,他們無論用什麼方法都可以做。”

  民進黨上臺後力推所謂“轉型正義”,相繼成立“不當黨産處理委員會”“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兩個新機構,展開一連串自詡正義卻充滿爭議的政治操作。“促轉會”的“東廠説”醜聞曝光後,一位民進黨創黨資深人士匿名對媒體怒批此事“太離譜、太可惡”。他表示,沒想到民進黨現在會用這種方式“促進轉型正義”。

  歷史作家、《中國時報》社長王豐認為,民進黨的用人標準和施政理念都有問題。現在臺面上充斥著滿腦子日本殖民遺毒“皇民史觀”和權力慾望、只會選舉卻缺乏治理能力的人。他説,執政者必須清楚當前臺灣真正的問題在於兩岸關係和經濟,而非“轉型正義”等政治問題。“全世界都在‘拼經濟、顧民生’,民進黨當局卻只會搞政治鬥爭,這是臺灣最大的悲劇。”

  《聯合報》社論指出,兩年多來,民進黨對“完全執政”的詮釋,就是把一切納為己有:包括權力、資源、職位、稅收、法制,全都收進自己的口袋,不容在野黨分享,不容民眾分享,更不容任何異己置一詞。在選舉關鍵時刻曝出的“東廠事件”,對民進黨雖是當頭一棒,對民眾倒是一劑醒腦丸,幫大家看清民進黨的爭權及欺瞞本質。

  兩年來,臺灣各地陸續有民眾挂出“民進黨不倒、經濟不會好”“民進黨不倒、農民不會好”的標語,表達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兩年多來的施政亂象,已讓臺灣越來越多的民眾反思:亂象何時了?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