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當局扭曲歷史課綱引島內痛批 歷史絕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2018年08月15日 11:45: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當局扭曲歷史課綱引島內痛批

  歷史絕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臺灣高中生歷史課本在民進黨當局的政治操弄下,再一次變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8月13日,臺當局“教育部課審大會”強渡關山通過課綱修改,將高中歷史課綱分為臺灣、東亞及世界3個部分,並明確提出“中國史納入東亞史”,“中國史”不再單獨成冊。島內各界有識之士對此表達了嚴正的批評和抗議,認為扭曲的課綱不但會給臺灣下一代灌輸錯誤的歷史觀,更是破壞兩岸關係現狀,推行徹底的“文化臺獨”,會激化兩岸矛盾。

  “中國史”被納入“東亞史”

  據悉,按照修改後的歷史課綱,未來高中歷史課本中將不再有“中國史”,而分為臺灣、東亞及世界3個部分,“中國史”放在“東亞史”脈絡下教學,其內容從原來的1.5冊縮減為1冊。

  依據新課綱,未來歷史課程將不再用有歷史脈絡的年代或朝代順序排序,例如“中國史”分成“先秦時代”“秦漢至隋唐”“宋、元、明與盛清”等,而是採用主題方式分單元,比如中國相關的主題單元有4個,“中國與東亞的交會”“國家與社會”“人群的移動”和“現代化的歷程”。至於中國的石器時代、夏商週三代都將消失,中華文化的起源及政治史部分,也都消失了。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表示,以前“臺灣史”是“中國史”的一個章節,之後變成“臺灣史”一本、“中國史”一本,現在則是“中國史”不見了。民進黨當局的目的就是切斷大陸與臺灣在文化上、民族上、血緣上的聯結,“從量變到質變,正式完成去中國化。”他表示,許多歷史學者不滿臺灣當局此舉,近日醞釀發表連署書抗議。

  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朱浤源也分析稱,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史”的脈絡下討論,這樣的高中歷史課綱,顯然就是把中國“模糊化”,很明顯有“去中國化”的問題,令人懷疑有政治化的操作。

  受害者是臺灣下一代

  臺灣“中研院”院士黃一農認為,相關修改對臺灣學生的歷史觀絕對會有影響。他反問:“但這樣的變化究竟是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目的,還是為了政治目的?”

  臺灣《中國時報》指出,不諱言,課綱審查大會的“司馬昭之心”,最終目的就是希望借由淡化“中國史”來進一步切割大陸與臺灣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觀,希望讓臺灣學生從小就習慣一套沒有“中國史”的史觀。

  “按照新課綱,臺灣學生學習歷史知識會稀稀落落,沒辦法形成完整的中國歷史概念。這是‘臺獨’勢力對下一代進行思想意識形態灌輸,為‘臺獨’鋪路。”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歷史學者戚嘉林表示,若任由他們為所欲為,臺灣的未來不堪設想。

  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也表示,目前臺灣小學課本裏沒有“中國史”,初中只有兩學期有,五千年複雜的中國歷史如此交代已是粗略至極。如今高中歷史課還要繼續壓縮“中國史”,這只會造成歷史課程虛無化與碎片化,最後學生既不了解“中國史”,也無法掌握“東亞史”“世界史”。她呼籲當局以青年學子的前途為念,回歸教育本位,不要再設計自我封閉的困局。

  改也改不了歷史真相

  臺灣資深媒體人陳柏廷在媒體上撰文指出,課綱修改的這一決定,不僅沒有為紛擾多時的課綱爭議畫下休止符,未來反而會招致更多爭議。這種把歷史當做“捏面人”的做法,還可能進一步撕裂臺灣社會。他説:“兩岸同文同種,文化同源,不是換個課綱就能改變的。民進黨當局想讓臺灣學生從小就被沒有‘中國史’的史觀洗腦,更是惡毒。臺灣人如果不懂中國歷史、中華文化,將成失根蘭花,無以為家。”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擔憂,高中歷史新課綱從過去的編年史改為主題式的討論,“中國史”的主題納入“東亞史”,民進黨這是要從文化的斷裂對高中生進行洗腦,要灌輸“天然獨”的下一代,這是徹底的“文化臺獨”。他説,蔡英文雖然一再地宣稱兩岸“維持現狀”,但是從教科書的課綱做手腳,好像切香腸似的一寸一寸挪移,這樣是片面逐步的改變現狀,兩岸的關係只會愈來愈糟,不是臺灣之福。

  雲林縣公務員林明港也將心中憂慮投書媒體:“歷史課綱‘去中國化’,讓人擔憂學子能否看到歷史的全貌,還是僅能窺見偏頗一角。畢竟歷史課本可以改,但真正的歷史卻改不了,讓學子誤解歷史,學到錯誤的歷史觀,負面影響恐怕比‘效益’大上許多吧!”

  (本報臺北8月14日電)

  汪靈犀 王 堯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