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青逐夢新天地——兩岸記者走進深圳

2018年07月30日 09:03: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7月24日,深圳舉行落實“惠臺31條”新聞發佈會,臺下坐著來自“海峽兩岸記者特區行”聯合採訪團的40位記者。其中,到訪深圳已兩天的19名臺灣記者對這場發佈會尤為期待——歷經40年,這座充滿活力的經濟特區,將會給臺灣帶來怎樣的機遇?

  “大陸改革開放40年的許多重要經驗和成就,都濃縮在深圳這座城市中。”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李宗芳表示,到深圳後觸目所及皆是鱗次櫛比的大樓,讓她眼前一亮,尤為期待通過此行發現更多臺青、臺企的發展機遇。

  對很多臺灣同胞來説,深圳並不是一座陌生的城市。據官方統計,近幾年,每年從深圳口岸出入境的臺胞約230萬人次,約佔大陸出入境臺胞總數的1/4。參與採訪的臺灣記者們都曾多次“到過”深圳,但真正深入觀察和了解這座城市很多人還是第一次。

  從一個落後的邊陲農業縣變成一個充滿活力的大都市,深圳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在深圳市博物館,記者們看到了深圳快速成長的每一個腳印。當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楊釗看到深圳的3D微縮地圖時,想起了12年前第一次從香港來深圳。“當時一過關就覺得兩邊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但這次我們還是從香港過關,過了皇崗口岸後感覺深圳和香港幾乎沒什麼分別了。”楊釗感慨,深圳這幾年變化很大他多有耳聞,但自己這次用心觀察這座城市時,還是被它巨大的變化所震撼。

  摩天大樓、藍天綠樹,擁擠的人潮、川流不息的新能源汽車……4天的參訪行程,臺灣記者們感受到了這座城市散發著的濃濃“現代”氣息。在華強北的採訪,則讓他們驚嘆于這座城市蓬勃的創新活力。

  在全國知名的電子元件集散地深圳華強北,一棟名為賽格數位廣場的大樓裏有3層樓的空間用於孵化初創企業。這個名為賽格眾創空間的孵化器曾孕育多家“小巨人”企業,也是吸引不少臺灣創業青年的“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李復榮3年前從臺灣到深圳創業,公司成立半年後,他的小綠草“自拍機器人”項目估值已經過億。“深圳的創業氛圍非常好、成本低,最重要的是産業配套齊全。”李復榮説,公司身處賽格數位廣場,他幾乎不用出大樓就能買到大部分硬體配件,這是他們的成果能很快投産的關鍵。

  在有限的空間內,光是臺灣的創業團隊就有4個,創業臺青50名,還有幾位暑期實習的臺灣大學生。臺灣記者們與臺青臺生熱絡交流,原本安靜的房間變得熱鬧起來。聽了這些青年親自講述來深圳創業實習的理由和感受,臺灣記者們對這座城市的創新活力愈加印象深刻。“我的印象中,華強北是‘山寨’的代名詞,在華強北可以買齊組裝成一台蘋果手機所需的所有零件。現在它不僅褪去了‘山寨味’,還誕生了不少自主品牌,成為深圳科技創新的代名詞了。”楊釗感慨道。

  原先的零配件集散地成了如今的創新沃土,華強北的轉型升級路恰如深圳改革發展的縮影。以出口加工起家的深圳,發展品質和效益今非昔比,全社會研發投入水準居世界前列,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六成。

  7月25日,深圳行最後一天。在龍崗全球鷹無人機飛行基地,全球鷹(深圳)無人機有限公司董事長余景兵頂著烈日指揮無人機各科目演練,不知疲倦地講解了近2個小時。他的創業激情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抵押房産、破釜沉舟研發工業無人機的決心尤為令人感動。對於深圳何以能成為“全球無人機之都”、科創熱土,大家有了更深切的感觸。“其實像這樣有激情的創業者,30多年前的臺灣也有很多。”臺灣旺報記者宋秉忠嘆道,他希望臺灣青年不僅能利用好深圳優良的條件,也能汲取創業者們的精神力量。(記者 馮學知)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