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各民族擁有共同文化基因

2018年01月03日 08:20: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兩岸一家親”,這是臺灣與大陸開放交流30年來,兩岸民眾的一致認同。可自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從歷史文化上“去中國化”,妄圖切斷兩岸同胞的血脈聯繫。

  為解構、駁斥蔡英文當局“去中國化”“文化臺獨”圖謀,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臺灣《旺報》、中國評論通訊社、兩岸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大學等多方日前攜手,在福建福州舉辦“中華文化發展論壇”,以“兩岸族韻中華一家”為主題,探討兩岸少數民族文化淵源與傳承。與會專家學者表示,兩岸各民族擁有共同的文化基因,“文化臺獨”是個根本不可能得逞的假議題。

  臺灣文化是中華文化分支

  “探討兩岸少數民族文化,是為了搞清楚我們從哪來、又要往哪去的根本問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董事長邱雨這樣表示。他説,民族與國家從它們誕生伊始就是密不可分的。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

  “兩岸同胞一家親,植根于共同的血脈和精神,紮根于共同的歷史文化。早在遠古時期,源自大陸的舊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就已經傳播到了臺灣。”通過細數兩岸的歷史文化脈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社會平臺主任、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指出,臺灣社會的發展始終延續著中華文化的傳統,臺灣的民間信仰、飲食習慣、節日習俗、婚喪嫁娶、祭祀祖先的禮儀都與閩粵相同。如果把中華文化比作一棵大樹,臺灣文化就是這棵大樹的分支。

  “臺灣少數民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員,兩岸各民族同胞就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一家親’,誰也離不開誰。在兩岸同胞交流交往30年的歷程中,少數民族交流是重要組成部分,為維護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葉克冬如是説。

  “文化臺獨”是個假議題

  現在,島內“臺獨”勢力妄圖利用臺灣少數民族文化,推行“去中國化”,建構“臺獨史觀”,這不僅違背歷史事實,而且與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背道而馳。

  島內有識之士認為,“文化臺獨”是個根本不可能得逞的“假議題”“偽議題”。臺灣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曾説過,在臺灣搞“文化臺獨”“歷史臺獨”,完全是枉然的,而且會産生強烈的中國化的反彈。因為臺灣文化來自大陸的事實是無法改變的。試想,如果去掉了中國的語言、文字、人名、地名、書籍、媒體、文學、歷史、風俗、習慣,臺灣還剩下什麼呢?

  “中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文化中,包括了各個民族獨具的特色文化。這種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完美結合,正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絢麗多彩的魅力所在。”葉克東認為,那些否認中華文化與臺灣少數民族文化之間淵源關係的人,與其説是無知,不如説是別有用心。

  “深植于臺灣社會的中華文化旗幟,並非任何人、任何力量能夠去除。”張銘清表示,“文化臺獨”企圖削弱甚至切斷中華文化在兩岸的血脈相融,是刨根抽魂的無知狂妄行為,只會造成臺灣社會精神缺失和錯亂,嚴重損害臺灣社會心靈和機體健康。

  兩岸共同實現民族復興

  正因兩岸關係處於這樣一個嚴峻的時期,此時此刻,講清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對強化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兩岸同胞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傳統,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實,兩岸少數民族的交流已經頗為深入,臺盟北京市委主委、第十二屆全國人大臺灣代表團代表陳軍就是臺灣少數民族。“很多臺灣布農部落的年輕人來到大陸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回到部落整個提升了部落管理和創新的水準,更好地適應了現在旅遊業的需要,因此發展得更好。” 中華文化復興在理黨主席梁筱娟在論壇上引用了陳軍的這段話,她説,兩岸少數民族交流活動不僅為青年提供了養分,更將新知識新技術帶回臺灣,並影響著他們所在的生活地域,影響著更多的青年。從這個意義上看,兩岸交流活動其實也是為臺灣少數民族的年輕一輩,種下了一顆“發展的種子”。

  在論壇現場,畬族民謠、阿美古調等文化藝術展演讓兩岸少數民族增進了了解,中華兩岸少數民族經貿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阿美族小夥楊品驊感慨,團結要從認識開始,“中華文化論壇”給了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特別是少數民族青年一個很好的機會,通過深化交流、準確交流加深認識與往來。著名國家一級美術師、國禮畫家陳宏還給論壇贈送畫作《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呼籲兩岸少數民族同胞發揚龍馬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傳承中華文化根脈,助力中華民族復興。(記者 汪靈犀)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