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交流三十年講述】家團圓

2017年11月21日 10:30:00來源:台灣網

  【題記】今年是海峽兩岸同胞打破隔絕狀態開啟交流交往30週年。30年來,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社會聯繫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為兩岸關係緩和、改善與和平發展奠定了基礎。兩岸同胞在30年的交流交往中,既共同見證了兩岸關係跌宕起伏的發展歷程,也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人難忘的故事。一段文字講述感人故事,一張照片記錄精彩瞬間,一段視頻珍藏難忘記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過去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中的親歷者、推動者和見證者,以及關心和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海內外同胞。他們通過講述自己或身邊人所經歷的真實故事,續寫“兩岸一家親”同胞親情。 

  老兵陳阿統出生在臺灣新竹,1945年臺灣光復那年他17歲,加入了前來接收臺灣的國民黨軍隊。1947年,隨國民黨軍隊渡海到大陸。後來,加入了解放軍,退伍後一直留在大陸工作生活,離別40多年後才回到臺灣探親。圖為陳阿統(左)接受記者穆亮龍(右)採訪。

  1949,兩岸隔絕,思鄉情切

  陳阿統(老兵):我離開(的時候),父母還在,什麼時候過世的,我們也不知道,唉(嘆息、抽泣)。

  沈涿良老先生1950年跟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臺灣,1987年才搭上了第一批回大陸探親的飛機,如今已回到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沈村的老家定居。圖為沈涿良先生(左)接受記者穆亮龍(右)採訪。

  1987,交流開啟,家人團聚

  沈涿良(老兵):那時候第一批坐飛機,有人聲稱站著都得回來,高興啊,嘿嘿(笑)。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認為,雖然兩岸隔絕了將近四十年,但是兩岸天然的血緣聯繫從來就沒有斷過,隨著返鄉探親的開啟,民間交流向多元化、各個領域開拓。圖為張文生所長(右)接受記者穆亮龍(左)採訪。

  2017,融合發展,勢不可擋

  張文生(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隨著探親的開啟,兩岸民間交流向各個領域開拓。

  戚嘉林(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我覺得民間交流沒辦法阻礙,這是大勢所趨了啊。  

  “回眸兩岸民間交流30年”特別節目《盼團圓》。請聽:第1集:家團圓

  在福建省東山縣,記者見到了臺商林盛章。林先生的父親是從東山去臺灣的國民黨老兵。30年前,兩岸隔絕,父親想往東山老家寄一封家書、一張照片,都是奢求。如今,林盛章和27歲的兒子回到東山老家,攜手創業。

  臺商林盛章先生的父親,是從福建東山去臺灣的國民黨老兵。如今,林盛章帶著自己的小兒子,一起回到東山老家創業。圖為林盛章先生(左)接受記者穆亮龍(右)採訪。

  林盛章:我現在住在東山,我帶一個小兒子過來這邊,大陸市場很大,他想再拓展一些。

  記者:有沒有也帶著晚輩到爺爺奶奶的墳前去祭掃一下?

  林盛章:每一年清明的時候,我都帶他去祭祖。因為從我們小的時候,爸爸就交代説,福建東山梧龍村,你的祖籍在那邊,即使我沒辦法帶你回去,你也要認得老家。

  記者:也是想讓他把這份親情血脈能傳承下去?

  林盛章:對呀。現在蔡英文的做法,不承認一中,還想要“去孔子”,搞得亂七八糟的,感覺這是在搞對立啊。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還有血緣怎麼去切?幾千年的,切不斷,真的是切不斷。

  截至2016年底,兩岸人員往來累計超過1億人次。你來我往的起點,正是30年前分隔兩岸的親人對家庭團聚的期盼。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

  張文生:雖然兩岸隔絕了將近四十年,但是兩岸天然的血緣聯繫從來就沒有斷過。內外形勢變化之後,它自然而然地就迸發出來。隨著這種探親的開啟,民間交流向多元化、各個領域開拓。  

  在東山縣東沈村,記者打聽到了沈涿良老人的家。老先生今年94歲了,1950年跟隨國民黨軍隊撤退到臺灣,1987年成為第一批回大陸探親的老兵。

  記者:在1987年11月份,像您這樣的老兵可以回到大陸來探親了?

  沈涿良:對,那時候第一批坐飛機。大家都想家,有人聲稱站著都得回來,哈哈(笑)。要早去登記,要排隊那時候。有的還找不到位,買不到票啊。

  記者:您是很幸運的?

  沈涿良:幸運吶,嘿嘿(笑)。我們那時候坐一部汽車,到家裏晚上三點多。全家人,太太、弟弟、弟媳婦、孩子,好像大家都來了。(笑)高興啊,叫我吃點心,説吃個蛋吃個蛋。

  記者:您太太見了您,是哭還是笑啊?

  沈涿良:是笑,還哭啊?一回來高興啊。

  記者:還回過臺灣嗎?

  沈涿良:我們當兵的同鄉人很多,過年過節都請我們去啊。哈哈……(笑)

  如今,兩岸人員往來便捷,30年前交流大門開啟的期待與興奮漸漸歸於平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沈衛平記錄下眾多兩岸家庭的悲歡離合,希望給人啟迪。

  沈衛平:個人的悲喜劇,其實是兩岸關係的一個縮影。兩岸關係在敵對狀態下,他就是個悲劇。逐漸開放了,對他也有一個好的結局。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這個原則下,兩岸才能有良性的互動。

  在東山縣,記者還採訪到另一位老兵陳阿統。陳老先生出生在臺灣新竹,1947年隨國民黨軍隊渡海到大陸,後來留在大陸工作生活,離別40多年後才回到臺灣探親。

  記者:第一次回臺灣的時候,父母親還在嗎?

  陳阿統:不在了。唉(嘆氣,抽泣)。我離開臺灣的時候,父母還在。父母親什麼時候過世的,我們這邊都沒有人知道。(抽泣)上一輩的都沒有了。

  記者:家裏還有什麼人啊?

  陳阿統:大哥、二哥。

  記者:後來,跟臺灣的大哥、二哥聯繫還多嗎?在大陸想他們嗎?

  陳阿統:怎麼不想呢?親兄弟,哪有不想的。

  記者:不都説落葉歸根嗎?

  陳阿統:過了那麼多年,在福建的時候最長,就這樣過了……

  30年過去,骨肉分離的傷痕慢慢撫平,兩岸同胞往來穿梭,探親訪友、旅遊觀光、戀愛婚姻、經貿合作、文化交流、求學創業,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成為新的期盼。臺灣“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

  戚嘉林:我覺得民間交流沒辦法阻礙。臺灣有38萬對陸配,臺胞在大陸有逾百萬人啊,兩岸要不要交往?這是大勢所趨啊。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台灣網聯合報道,記者:穆亮龍等)

[責任編輯:何建峰]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