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朋友:臺灣人是不是井底之蛙啊?我:你才井底之蛙。臺灣朋友:大陸人是不是思想封閉啊?我:你才思想封閉。”從臺灣輔仁大學畢業,2012年到北京大學念研究生,臺北女孩郭雪筠就經常與人進行著這樣的對話。
“問題不靠譜卻很像,真是兩岸同心。”郭雪筠説,“兩岸交流最奇妙的是,我們都希望和對方交流,卻經常只想聽到‘自己早知道並且同意’的話。”
北京王府井,郭雪筠熟練地指導記者下地鐵後如何找到一家咖啡廳,然後開始了一場線下關於“臺北女孩看大陸”的對話。而之前她在豆瓣網上以“愛臺北”為網名寫的大陸生活日誌《臺北女孩看大陸》,近日已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很多大陸生寫臺灣很少臺灣生寫大陸
大四上學期,郭雪筠選修了一門課——《兩岸關係》。年過半百的老師是那個時代赴大陸讀博士的少數“怪人”之一,現在看到有這麼多學生坐在臺下渴望了解大陸,老人家感動得“老淚縱橫”。
從此,從天涯社區到豆瓣網,郭雪筠“打入內部”了解大陸;2011年本科畢業後,她冒出一個念頭:世界這麼大,説不定去北京也不錯?然而,著手申請時,作為本係第一個申請大陸學校的學生,學校能給的建議非常有限,還有老師懷疑:“那裏有好的老師嗎?我認識的好老師都是香港的。”
但無論如何,臺北女孩就這樣來了大陸。來了之後,郭雪筠發現,很多大陸交換生到了臺灣之後會寫臺灣,但很少有臺灣學生來大陸後寫大陸。“兩岸年輕人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很多事情是要一起討論的,兩岸對彼此都是很珍貴的存在。”郭雪筠説。於是,“臺北女孩看大陸”的日誌就這樣在郭雪筠的豆瓣個人主頁上開始連載,一寫3年。
讀研期間,郭雪筠跑了青島、太原、哈爾濱、天津、上海……每一地都給她帶來不同的感受。“臺北和高雄都有差異,何況大陸那麼大。”之後再有臺灣朋友問大陸怎麼樣,郭雪筠答:“我只能告訴你,北京是怎麼樣,上海是怎麼樣,東北是怎麼樣,不要把臺灣跟整個大陸比。”
有臺灣朋友看了郭雪筠的日誌,説她講的都是大陸的好話。“臺灣市面上講大陸永遠是地鐵擠啊、人隨地吐痰啊……那你去看臺灣新聞就好了,不用看我的書。”郭雪筠説,“大陸交換生寫臺灣都是寫好的方面,可其實臺灣沒有那麼好,也有人隨地吐檳榔,馬路上機車亂撞。這種事剛來可以講一講,如果半年後還在講這些,我覺得你很煩哎。多看點好的,自己也會進步。”
臺灣花蓮的小朋友個個會跳《小蘋果》
初中時,中國地理讓郭雪筠背到大哭,因為分不清山西和陜西;2009年,她和父母第一次到大陸旅行,去的不是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而是西部省份貴州。那時貴陽機場的廁所衛生狀況欠佳,這讓旅行團團友們一邊蹲廁所一邊感嘆:“果真這裡是大陸啊!”
一天吃早飯時,郭雪筠和一個同團的婆婆聊起這些話題。婆婆笑瞇瞇地説:“你們這些年輕人不知道,以前臺灣也是這個樣子啊!檳榔渣隨地吐,外國人還以為臺灣人身懷絕技,可以隨時吐血。現在不是都沒見過了?大陸也一樣會慢慢進步。”
2012年剛來北京時,郭雪筠覺得臺北更方便,“我家一齣門就是3個便利店,北京晚上就只能吃烤串”。可沒過幾年,她發現一部智慧手機幾乎包辦了她的日常生活,叫車、外賣、買電影票、交水電費……
“大陸的變化真的非常快。我跟很多臺灣朋友科普微信有多好用,很多人不信。可是用過之後,每個人都迷上了。我爸媽用微信,我的男朋友是美國人,也用微信。”郭雪筠説。
最近回臺北,郭雪筠還有點不適應——看電影居然要現場排隊買票!“有的也能在網上買,但要現場取票,還要6元手續費,所以大部分人還是習慣去現場買。”有一次,她到臺北101大廈附近看電影,快30攝氏度的氣溫,排了40分鐘隊,“忍不了”。
漸漸地,郭雪筠發現自己的臺灣朋友們也在看《甄嬛傳》《太子妃升職記》《歡樂頌》;神曲《小蘋果》已經“征服”臺灣,夜市裏有,淡水河畔有,臺灣東部花蓮的小朋友個個會跳;國小的女生們都在跳TFBOYS的“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
“我只能説,中華民族的口味……還是很一致的。”郭雪筠説,“大陸軟實力的影響,使以後兩岸年輕人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因為生活的語境越來越像。”
大陸的崛起給臺灣年輕人更多空間
2012年,郭雪筠是臺灣輔仁大學傳播學院第一個申請大陸學校的學生,其他專業申請北京大學的也不多;2013年,多了不少;後來,越來越多。還有很多臺灣年輕人跑到大陸工作,上海的輔仁大學校友會就有500多名成員。
有人説,大陸年輕人都在“愛拼才會贏”,臺灣年輕人卻只喜歡“小確幸”。郭雪筠覺得,其實兩岸年輕人最大的差異不是有沒有野心、有沒有抱負,而是一個看著自己的家鄉往下掉,一個看著往上升,這會使年輕人的想法截然不同。“臺灣年輕人普遍覺得未來沒希望,大陸就算有很多問題,但年輕人對未來總體來説還是蠻自信的。”
郭雪筠説,22K(臺灣為鼓勵企業多給畢業生工作機會,只要聘用應屆畢業生就可每人每月補助22K新台幣,約合人民幣4426元,由此出現企業以此為薪資準則——記者注)的收入對一個職場新人來説也不算太低,但問題是,不漲。
“我的一個閨蜜是美國畢業的碩士,在臺北工作,起薪約合人民幣7000(元),兩年,呵呵,7100(元)。我的大陸朋友,可能一開始3000(元),兩年後5000(元),然後七八千(元),以後更高。”郭雪筠説,“有動才會有希望,停,很可怕。比如電子商城,臺灣起步比大陸早,可是發展也停滯了。”
“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一些臺灣年輕人沒有看到的。”郭雪筠説,“大陸的崛起對臺灣來説是很大的機會,給臺灣年輕人更大的空間。臺灣那麼小,更需要開放,而不是怕外面的人來搶我們的工作。”
郭雪筠記得,2013年,臺灣電影金馬獎50週年,有媒體問李安,金馬獎在華人世界很火,但西方沒幾個知道。李安回答,不超過10年,華語片市場會超過西方市場,到時候我們不用人家認同,人家會來找我們。蔡康永也説過,以前要得到好的資源、好的平臺,臺灣人得去學英語,但現在會中文是一種優勢。
“寫這些日誌的時候,我還是以一個外來者的角度看大陸,但現在,我覺得自己已經不是外來者了。”郭雪筠説。
她還愛上了小龍蝦和牛蛙,據説這也是她留在北京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