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積電登陸震撼臺灣 “模範生”為何坐不住了

2015年12月09日 13:17:00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積電登陸震撼臺灣“模範生”為何坐不住了

  對於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臺積電,臺當局向來高度關注(臺媒圖)

  臺積電7日正式向臺當局遞件,申請赴大陸投資12吋晶圓廠,這一消息成為8日幾乎所有臺媒的頭條新聞。“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廠龍頭西進”、“臺企登陸投資最大金額”,是這則重大新聞的關鍵詞,但讓島內震撼的,不僅於此。

  最新應用技術與最大投資案

  臺積電7日向臺當局“經濟部投審會”遞件,申請赴大陸獨資開設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地點為江蘇省南京市,投資金額為30億美元(約新台幣982億元),預計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産。據了解,這也是臺企歷年來最大金額的登陸投資案。

  所謂晶圓,指的是硅半導體電路製作所用的圓形硅晶片,代表著半導體産業中的關鍵技術。晶圓的尺寸決定裁切出來的晶片數量,比如臺灣此前開發的直徑8吋的晶圓,能切出數百顆晶片。可切出更多成品的12吋晶圓,代表著目前應用的最新技術,也受到臺當局更多的“保護”。

  半導體一直是臺灣在國際市場上最有競爭力的産業,2014年産值超過新台幣2.2萬億元,GDP佔比高達14%,是真正的臺灣經濟命脈。而身為全球晶圓代工廠龍頭的臺積電,2014年營業收入高達251億美元。相比之下,大陸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同年的營收則不到20億美元。

  因此,臺積電新動作給島內帶來的震撼,並不奇怪。臺“投審會”已宣佈,將對這起投資案展開兩個月的審查工作。審查的內容,主要看是否符合臺當局此前設立的“四大關卡”,包括要有技術落差(比臺灣落後一個世代)、對臺灣要有相對投資、保護智慧財産權、保障在臺員工權益(不準裁員)。

  臺積電西進動作早有徵兆

  臺積電對外定調,此案由張忠謀董事長親自拍板。搬出在島內擁有超強影響力的張忠謀,就是為了減少外界疑慮和可能的壓力。而張忠謀將西進定調為,“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快速,投資是為就近協助客戶並進一步增加商機”。

  業界認為,大陸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大,因應客戶在大陸直接製造、出貨的要求,國際大廠紛紛將生産基地向大陸轉移,臺積電的競爭對手都已在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今年8月,全球手機晶片龍頭高通宣佈與大陸最大晶圓代工廠合作生産晶片“驍龍410”,帶給臺積電等島內代工廠極大的震撼。因為這是國際晶片大廠首次為了消費市場,捨棄更好的技術,而選擇離市場更近的製造商,這被視為臺積電最終登陸的導火索。

  此後不久,臺灣半導體協會公開呼籲,要求儘快開放赴大陸設立12吋晶圓廠,確保臺灣半導體産業地位。臺當局8月底迅速宣佈放開12吋晶圓廠獨資登陸,這一政策當時就被外界解讀為“臺積電條款”。

  “模範生”為何坐不住了

  而對於臺灣半導體業界來説,臺積電大動作西進的指標意義還不止於此。作為臺灣的領袖級企業,臺積電過去投資重心堅持放在臺灣,被稱為“最守原則”、“最堅持投資臺灣”的“模範生”。

  但在事關生死的壓力面前,“模範生”也終於坐不住了。對於這種選擇,臺當局也表達了諒解。“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昨天表示,臺積電登陸設12吋晶圓廠,“是非做不可的事”,“如果臺積電再不過去,以後就賣不進去了”。

  而在業界看來,臺積電登陸投資受“一拉一推”兩大因素影響。一是大陸産業政策的“拉力”,二是臺灣投資環境惡化所形成的“推力”。

  11月底,馬英九赴臺積電參訪時,張忠謀就當面提出,限電與環保是臺灣投資環境的兩大隱憂。而電力受限與環保阻力,只是臺灣整體投資環境惡化的一方面。行政效率不彰、法令落後、勞動力不足、政治挂帥及重大政策經常轉彎等,都是長期存在且無法解決的難題,近年來讓外資投資金額大幅縮減,也迫使臺灣産業界不斷爆出出走潮。(海峽導報記者 劉強)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東南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