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南投縣水裏生態休閒農場經營主黃妤璇剛剛把新鮮蜜柚、紅柑、蓮霧、釋迦果擺上貨架,訂單生意就接踵而至,這是她把自己的農産品帶進浙江農業博覽會展區的第十年。
2006年,黃妤璇第一次走入大陸農業展銷會。“第一次來感覺很陌生,因為心裏沒底,只帶了加工食品和很少量的新鮮水果。”“我們很注重品種的改進和改良,一旦原有品種讓人們出現口感疲勞,馬上就上新品種。”憑藉産品的品質和口碑,黃妤璇不僅打響了自己的品牌,還積累了一批非常穩定的客戶。
除了生鮮農産品,酵素、牧草、梅精等深加工産品在近兩年成為銷售“新寵”。“10年前,酵素類等保健食品在大陸的接受度比較低,隨著保健意識增強,大陸消費者對科技含量高的深加工産品更加青睞。”臺北參展商蕭寒廷説。
“從最初南投縣十幾人的團隊發展到來自臺北、高雄、宜蘭多地200多人的展團,可以説臺灣展團伴隨浙江農博會共同成長。”浙江省臺辦經濟處處長周晁利介紹,10年來,通過農博會、農展會等平臺,已經帶動臺灣農産品銷售過億元人民幣。
大陸市場正在逐步成為臺灣農業生産的支撐和保障,南投縣農會理事吳俊龍對此深有感觸。“過去鳳梨這個産業在南投幾乎已經要沒落,價位一度跌到10塊台幣左右。因為現在大陸流行做鳳梨酥,新鮮鳳梨銷往大陸的市場也特別好,南投大量的農戶開始復種鳳梨,價格漲了一倍以上。”
以農博會、農展會為起點,兩岸農業交流走向深度合作。周晁利説,臺灣精緻農業的引進,帶來成熟的種植技術、推進了冷鏈物流發展,通過科學化的生産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斷拉長農業産業鏈。“相比起以色列、日本農業,臺灣農業更加‘可看可學’,目前,福建、浙江、海南、山東等地先後設立的9個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29個臺灣農民創業園,成為兩岸農業重點合作區域。”
兩岸農民不滿足只是在傳統的農業領域進行合作,他們把敏銳的眼光投向了休閒農業。
臺商呂如仙經營的日月潭農莊,坐落在浙江蒼南橫陽支江日月島沙洲附近的嶺前村。由於兩地氣候相似,農業項目可比度高,2014年,呂如仙把臺灣農業的經驗帶到了浙江蒼南。
“臺灣的現代精緻農業能夠激活當地種植業的活力,符合産業規劃和今後發展方向。”蒼南縣委書記黃壽龍説。
開門迎客一年多,這座發展現代高效精緻生態農業的農莊已頗有名氣,成為兩岸休閒農業合作的一個新樣本。
周晁利認為,基層農業交流“最接地氣”,可以讓兩岸的農民最直接地受益;吳俊龍也認為,農業交流的另一層意義在於讓臺灣的基層更加了解大陸,兩岸一家人的理念更加強化。
兩岸業內人士表示,兩岸農業交流走向深度合作,未來涉及到品種的改良、標準的制定、共同的研發,將探索建立更多兩岸農業合作新的機制,培植共同的品牌打入國際市場。“同時,未來農業交流將更注重雙向互動,將大陸農業的優勢和合作需求向臺灣做更好的推薦。”周晁利説。(記者段菁菁)
[ 責任編輯:張曉靜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曉靜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