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陸創業的臺灣“創客”彭少儀(台灣網發)
台灣網4月7日北京訊(記者 李徽) “重現一杯茶的簡單與美好”是“山茗主義”這個微信公眾賬號自我介紹中的第一句話,這個創業slogan也可以作為解釋臺灣女孩彭少儀跨海當“創客”的出發點與落腳點。這位自稱“茶娘”的臺灣茶三代告別了南投家中的百畝茶園,跑來大陸當“北漂”,從嬌滴滴的臺灣萌妹子變身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大潮中的一枚女漢子,為的,就是這個樸素的目標。
當“夢想”站在“風口”上——兩岸青年跨海合夥
“從小在臺灣南投的茶園長大,家裏世代種著烏龍茶,制茶廠終年瀰漫著青草香。但是長大後,發現辦公室裏大家並不常喝原葉茶……”深諳網際網路行銷精髓的彭少儀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自己的創業初心,讓接下來用“網際網路思維”做“年輕人愛喝的茶”成為順理成章。
創業,需要初心,更需要一些機遇。2014年,已經動了創業心思的彭少儀報名參加了一個由全球青年領導力聯盟在北京組織的研習營,她希望借此機會裏了解北京的創業氛圍與環境。
事實證明這是一次正確的選擇。彭少儀在這個研習營中認識了自己創業的合夥人——來自天津南開大學的“妖騷萌漢子”潘忻望。這位小夥伴不僅做過社團主席、 混跡過北京NGO圈、最重要的,曾經在2013有過電商社區的創業經歷,但是積累下了重要的網際網路嗅覺和電商經驗。這也讓他和彭少儀這位希望到北京開拓年 輕人茶飲市場的“茶娘”一拍即合。
最初聽到彭少儀的創業想法時,潘忻望並沒多心動,“感覺茶是個很慢熱很老齡的話題,不能迅速攀人氣。”但當彭少儀説到“打造辦公室茶飲,重現一杯茶的簡單與美好”的核心理念時,潘忻望頓時像被“打了一管雞血”,感覺到這個項目的確卡準了痛點。
對大陸的創業環境,彭少儀一直在緊密的追蹤:“這兩年大陸的創業浪潮到空前盛況,科技和聯網領域,更是資金和人才的匯聚地。”經過調研彭少儀認為,大陸專做辦公室茶飲的公司十分稀少,做濾泡茶的更是一家都沒有。選擇濾泡茶,且瞄準臺灣茶,切了一個足夠細的藍海市場。
對於這次合夥,潘忻望也不是心血來潮:“第一,茶娘和我能力互補,都屬於主動性極強,思維沒有框架的野路子妖孽創業者。第二,這個項目有壁壘,臺灣的 茶山有一定壟斷性;這個項目處在風口,符合資本市場上的融資規律;這個項目有想像空間,目前處在相對的藍海市場。我明白現在不創業,就永遠錯過這個風口 了。”
投身“萬眾創新”大潮:網際網路公司的茶水生意
潘忻望的支援給了彭少儀極大鼓舞。研習營結束後,她很快就從臺灣飛到北京,兩人創立了北京山茗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在潘忻望的引薦下她走進北京青年空間、創業大街,參加各種各樣讀書會、創業沙龍,並得以與一些天使投資人相識,闡述自己的産品理念。
雖然用的是網際網路思維做“社群經濟”,在社交媒體上賣茶。但歸根結底,還是要有過硬的“産品”。來到北京後,彭少儀和潘忻望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茶葉的選擇和産品形態的定樣。為了找到一款能符合辦公室味蕾的臺灣凍頂烏龍,他們足足試了23種不同口味的烏龍茶。為了找到一款合適的濾袋更是翻遍整個大陸最後跑到日本,“不要小看每一個細節,濾袋吃水量大於80%才不降低侵出率,通透率要達到30%,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優化茶葉的浸泡時間和沖泡時間,防止茶葉的苦澀味被析出。”
在不斷打樣的過程中,兩人也遭遇了許多上游廠商説一套做一套,偷工減料這樣每個創業者都會遇到的波折,“個中曲折難以言盡”。但是在98天的努力之後,第一份樣品茶包正式誕生。
網際網路公司的茶水生意要怎麼做?兩位新生代的合夥人在行銷上不走尋常賣茶路,而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和社群進行推廣經營,將顧客與商家的關係“去中心化”,用産品的獨特性吸引對此有深刻認同感的群體,培養“鐵粉”。“傳統商家往往將他們和普通客戶模糊成一團。而我們會通過線上,線下活動來將這群鐵桿粉絲挖掘出來,讓他們成為新産品的評測 員,收集精確的反饋,這才是我們最大的財富。” 彭少儀説。
“滿足你對一杯臺灣茶的全部期待。”是這對跨海創業小夥伴自己茶品的要求,這樣一句足夠自信且敢於寫到産品包裝上的話,在“社群經濟”口耳相傳的口碑行銷中,是絕對不能打任何折扣的。而面對這樣的産品,市場也給出了頗為“識貨”的反響:首批産品300份盒裝茶通過社交網路行銷的方式,在3天內全部售罄。
不過在彭少儀和潘忻望看來,這僅僅是個不錯的開始,等到4月2.0版本的茶包量産,以及半年後線下體驗店開始營業時,他們的事業方能展現出更大端倪。
對於現實,“茶娘”彭少儀有著創業人必備的樂觀,也不缺少冷靜理性:“2014年的資本市場是不完全理性的,O2O行業一將功成的風光下是萬骨枯的現 實,熱錢過多也催生了一批‘一夜暴富’夢。相對來説,2015年的創業環境會理性很多,我們也需要更加紮實和努力。”(完)
[ 責任編輯:李徽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李徽
原稿件來源:台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