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華郵政與“中央研究院”合作,10日在臺北首次發行以甲骨、青銅器、玉器等商代殷墟文物圖案的郵票。
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的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遺址。1928年至1937年,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組成的考古隊先後進行15次考古挖掘,發現甲骨、銅器、陶器等多種文物。這些文物目前收藏在許多地方,其中一部分在臺灣。
綜合中央社、中廣新聞網等臺灣媒體報道,此次選作郵票圖案的共8件文物,分別為大理石梟形立雕、牛方鼎、填朱卜辭龜腹甲、鑲嵌綠松石獸面飾、玉人頭飾、大理石虎首人身立雕、三節提梁卣,以及帶刻辭鹿頭骨。
這些文物為中研院歷史語言所珍藏。其中,牛方鼎是中研院當年在安陽考古挖掘中體積最大、最重的銅器,四面浮雕了牛頭,腹底鑄了一個象形的“牛”字銘文。另外,帶刻辭鹿頭骨上面記載了商王征戰回國途中,在“蒿”地狩獵,以獵物祭祀“文武丁”的事件。據指出,目前考古出土的鹿頭骨刻辭只有2件,這是其中之一。
中研院副院長王泛森表示,殷墟文物至今已有約3000年曆史,希望藉由郵票的寄送,讓殷墟文化可以傳播到世界各個角落。
當天還舉辦了“暢郵殷墟”特展。展覽將持續至明年7月1日。(完)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