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閩臺海洋經濟深化融合

2014年06月09日 15:05: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轉發 列印

  在福建水産品出口整體下滑的大趨勢下,福建東山對臺水産品出口卻逆勢增長。

  中新社記者9日從檢驗部門了解到,今年1-4月,東山對臺水産品出口貨值2.19億美元,同比增長19.3%。

  臺灣水産品源源不斷從福建沿海口岸入境,直接銷往福建各地以及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市場,在大陸市場成了搶手貨。目前,廈門已成為臺灣活魚進口重要的分銷市場,而從泉州口岸進境的臺灣水産品已佔福建省四成以上,泉州成為臺灣水産品進入大陸市場的主要口岸。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負責人表示,隨著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實施,福建對臺水産品進出口貿易迅猛增長。

  統計數字顯示,2013年,福建對臺水産品出口創匯近9億美元,臺灣成為福建水産品出口創匯第二大目的地;自臺進口水産品屢創新紀錄,主要品種已由2011年的6種增至12種。

  為促進閩臺水産品貿易乃至海洋經濟深度融合,福建正加快建設霞浦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東山海峽兩岸水産品加工集散基地。

  在東山,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的閩臺漁業城已建成一期工程,待全部建成後,將可滿足千艘以上漁船停泊、避風和補給,使東山年水産品卸港量達20萬噸以上,成為臺灣水産品登陸銷售的最大供應基地之一。

  在霞浦,17家兩岸企業已落戶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一個臺灣漁民創業園也在規劃建設中。霞浦縣委書記楊培欽向中新社記者表示,要把臺灣漁民創業園建成兩岸漁業合作的新平臺,把臺灣水産品集散中心打造成兩岸海洋産業對接發展的一個集中點。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臺灣漁民率先到福建開展石斑魚的養殖,拉開閩臺海洋經濟交流合作的新篇章。30多年來,福建先行先試,全面推進閩臺漁業合作試驗區的建設,不斷深化兩岸海洋經濟的融合。

  除閩臺水産品貿易強勁增長,閩臺漁業引資引種引技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現有600多家臺灣企業到福建投資漁業産業,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投資領域涵蓋水産養殖、水産品深加工、水産貿易等。

  為扶持建設閩臺農業合作科技示範推廣基地,福建已在福州、漳州兩地建立閩臺水産良種繁育示範基地,先後從臺灣引進40多個優良品種,重點引進臺灣先進的人工養殖、種苗繁育、深海養殖等技術,推動工廠化水産養殖業的發展。

  閩臺海洋科技交流合作不斷拓展。如今,福建省水産學會與臺灣水産學會每年在閩臺間交換主辦閩臺水産學術研討會,就苗種繁育、水産養殖、病害防治等領域進行探討;福建海洋職業技術學院與臺灣海洋大學簽訂協議,展開教育與學術交流合作。

  海峽兩岸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也在閩臺間付諸行動。廈門大學、臺灣海洋大學等閩臺院校、科研機構已聯合完成“臺灣海峽漁業資源共同養護與管理”課題研究,共同進行臺灣海峽漁業環境、資源、生産、管理等調查,完成兩本相關專著,為合理開發利用臺灣海峽漁業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從2009年開始,海峽兩岸每年在福州的海峽漁業周暨漁博會期間開展臺灣海峽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副廳長李鋼生表示,福建積極開展海峽兩岸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有助於養護兩岸漁業資源,進一步促進兩岸生態環境保護。

  他也強調,福建將繼續著力先行先試,全面推進閩臺海洋經濟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深化兩岸海洋産業的融合,加快建設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海洋經濟。(記者 羅欽文)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王怡然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王怡然

原稿件來源:中新社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